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市场中介组织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入WTO,给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市场中介组织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经济运行的“经济警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要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发展中也存在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的角色关系处理不当,对其宏观调控缺位,管理不规范和市场中介组织总体素质较差,自律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灵”,才需要政府以某种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强制性手段和鼓励性手段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具体方式不同。“强制论”和“鼓励论”各有利弊,二者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其次表现在二者对农村经济的正面效应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何利用政府干预来促进城乡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其他国家有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一,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根据区域经济的差异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3.
16世纪中期以来,倡导干预主义或放任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在西方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一种钟摆运动。尽管西方国家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有所不同,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直存在,区别在于干预力度的大小,而且这种干预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新常态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新常态”之一。为了在经济新常态这一大环境中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基于此,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历程展开分析并探讨这一历程对我国当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本、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推动因素.欧债危机使得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思金融资本运动和实体产业发展的关系.欧美两大经济体都已宣布实施新一轮的工业化道路,重新确立了发展制造业等实体产业政策.我国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金融资本、实体经济越来越不协调的问题,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现象正在逐步侵蚀我国社会经济的机体,已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审思我国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资本“脱实向虚”的表现、着重探讨了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兴趣锐减的成因,并从评价机制、跟踪警示制度、风险防范、审慎监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构建中国金融资本促实体经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描述性定义,本文在理论层面给出了"经济转型"的解释性定义:基于政府-市场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调整而引致的经济运行方式变动。据此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动因不在于要素逆转或域外倒逼,而在于政府-市场关系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需求、产业、投入三种结构转变是转型的表征,而不是转型本身,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内涵是政府-市场关系的适应性调整。然而,中国经济转型不能退回到计划经济的传统方式,也不能照搬"华盛顿共识"描绘的西方模式,而应基于当前的阶段性特征实现政府-市场关系的良性化,促使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不"越位",在供给公共产品方面不"缺位"。上述目标应基于市场系统、政府系统、政府-市场之间等三大维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恶化、改变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的重要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抉择。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和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碳排放话语权问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政府行为主导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和行使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行政作为具体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发展模式,应用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管理学的政府管制理论,拟进一步明确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行为职责,阐述政府与市场关系,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的新模式。这对于实现低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既要“有效市场”,又要“有为政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优势所在。要从辩证法、两点论来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而科学理解“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理,并在实践中形成政府与市场共生共赢的关系和“市场有政府作用、政府有市场逻辑”的新形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关键,政府在经济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环节均应以市场逻辑“在场”,地方政府直接面向市场、面对企业,更需要积极探索和把握与有效市场的相处之道。地方政府与有效市场相处应遵循有效市场的底层逻辑和中央政府的顶层规则,在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引导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保障的科技支撑和风险可控的投资支撑,在区域协调发展领域要培育和发挥可以互补的递增性区域比较优势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在投资领域要建立“以人为本”“需求决定投资”“风险最小化”的有效投资体制机制,在改善发展环境领域要以营造“市场有政府作用、政府有市场逻辑”的新形态为主线重点改善政策环境、宜商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生态环境”在我国还不完善。为了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面入手,改变不适应其发展的制度环境及文化环境,营造一个适应其发展的“经济生态环境”,改良和完善技术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政府在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时,容易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非税收入是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准公共产品正处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之上。非税收入管理,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公平正义、个人收入分配、资源配置效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政府各种收费和罚款涉及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热点、焦点所在。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审视河北非税收入发展态势,剖析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建立健全规范、协调、有效的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科学、合理地发挥非税收入对经济社会的调节与分配功能,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东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存在“锚货币”选择的问题。经济谐动指数分析表明,东亚适宜采用“内部锚”,而不宜采用外部“锚货币”,美元作为域外货币不适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锚货币”。日元国际化程度不高,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使得日元难以发挥东亚“锚货币”的作用。而人民币尽管暂时还不能充当东亚的区域主导货币,但中国经济与东亚地区其他经济体经济高度关联并已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也要大于日本和美国,同时,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逐步改革,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公信力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是东亚区域合作中最有潜力的“锚货币”。  相似文献   

11.
由企业改革引发的关于市场主体建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当前应该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包括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等一系列市场主体建设问题。企业的市场主体建设应该继续加强,要辩证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改革;政府的市场主体塑造应该注意处理好政企关系特别是政资关系;中介组织要克服“弱、软、散”的问题,其市场主体及作用的发挥亟需迅速强化;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的完善应以制度创新作为基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转型经济学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而兴起的。转型经济学不同于标准的西方经济学,也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些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转型经济学的理论对研究中国转型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迷信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极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主张建立“小政府”并大力限制政府的作用。本文对其市场经济理论作了简要评议,认为他们的基本理论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对其理论和政策采取分析的态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利用其有用的东西,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主流经济学以完全竞争这一假设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要重新解读。从市场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市场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进行了再认识,并得出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优越性并不是因为它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因为它与人性相契合,能够在法治的平台上自发扩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财政体制问题的根源是原来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构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法制规范化、竞争平等化、市场主体自主化、政府与市场互有分工的要求重新审视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进行目标明确的、系统性的、有步骤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统一市场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经济理论界的重视,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受传统体制的约束,以往的研究在视点、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及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认为,我国的统一市场理论研究应该在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尽快进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对中国经济市场化取向进行哲学归因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市场化取向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到行为知觉的对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再到行为发生的情境实际(国情),通过哲学分析,预测未来中国市场化的发展趋向,探询前期改革成就的归因和后继改革的有效动机系统建立。  相似文献   

19.
本力图提供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一般性解释体系,并以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创造和支撑相应的政治形态为论证视角。这一解释体系和论证视角为:人类社会自明化以来,依次经历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应历史地形成了神权政治、专制政治与民主政治。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差异的决定与制约,上述依次递进的政治形态在各个明群落或国家的滞留时间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场经济前提下,从宏观层次上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即科学界定国有企业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去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