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虹 《当代经济》2007,(12):32-33
经济增长是资本(K)、劳动力(L)、技术(TEC)、培训技能(SK)、自然资源(NR)以及制度变迁(IT)的函数,制度变迁对于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培训技能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核心领域.文章通过经济增长原因、经济增长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以及中国近期出台的法律法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论证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经济增长的秘密钥匙.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制度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湖北省实际经济数据的分析、测算,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晶 《技术经济》2017,36(11):106-112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与劳动、技术一样,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已被众多学者所认可。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又有公共资本和非公共资本之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1990--2003年的数据,测算了公共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0.499,贡献率达到了45%,都比非公共投资要高。可见,为了合理利用公共财政,应注重对公共领域或部门的投资,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使其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忽略了自然资本要素,无法给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并存的现实矛盾,从而削弱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在批判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自然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经济论坛》2010,(9):45-47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0年和2007年的横截面数据,研究了资本存量、劳动力、研发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2000年到2007年各省份研发创新支出的相对变化。研究表明,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仍具有主要作用,研发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省份之间在研发创新活动上的支出有趋向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分析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收敛,达到经济增长稳态均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国家发生经济增长赶超,实现收敛的原因可能有部门间技术差异的不平衡因素,资本深化,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增长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识别了在制度约束下经济体内要素作用的经济增长问题,考察了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但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析表明,在我国,资本贡献率约为60%,远超过劳动等其他要素的经济贡献,并已成为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经济增长率与其自身惯性、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R&D投入存量和其滞后值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各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经济增长惯性较大.因此,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增加R&D投入不仅能够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对实现吉林省经济内生增长和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应该突出R&D投入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增强R&D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并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政府今后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财政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各地区税收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导致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研究发现这种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它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和税后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并且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高于东部地区。这种情况对于我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能不利,政府应适时调整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3.
We develop a R&D‐based growth model with endogenous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We investigate the idea that education is a good entering in the preferences of individuals. We seek to analyse how th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s to invest in human capital can be altered by changes in economic policies and how they can be reflected on the level of growth in the long run. We show that policy changes affect growth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the decision of individuals to invest in human capital. The effects obtained depend whether individuals enjoy to acquire education or if they consider it as a ‘bad’. In the absence of any policy intervention, the level of growth can be excessive or insufficient compared with the optimum.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在近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提供了一个一般性分析框架,将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领域的众多研究成果统一在该框架中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而清晰呈现了其理论发展脉络。首先,本文在基本模型中探究了该领域内学者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增长率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共投资规则以及最优与均衡转移路径等。然后,通过逐个放宽基本模型的假设,本文考察了主要结论在扩展模型中是否依然成立。具体而言,本文分别在公共资本具有拥挤性而非纯公共产品性质,公共资本折旧率内生决定而非外生给定,公共投资同时以流量与存量形式而非仅以存量形式影响私人生产以及存在多级政府而非仅一级政府的假设下,对模型结论进行了检验。本文探讨了这些更反映现实的假定对结论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进而指出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以中国苏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代工型增长模式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商代工资本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模式,在资本形成、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但该模式也面临着外部风险和可持续性的挑战,政府应及时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外资代工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通过城镇化手段刺激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必要举措。但中国城镇化模式是否粗放,是否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却尚未被解答。为此,本文摒弃测算TFP增长率的新古典条件,放松生产函数形式、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的要求,给出要素贡献率的非参数测算方法。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显示:1985-2012年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5%,占主导地位;劳动贡献率为326%,能源贡献率为2175%,而TFP贡献率仅为1084%,因此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并且从趋势上看这种粗放性没有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化而言,以往的城镇化比较粗放,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应当注重转变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鹏  万希 《经济地理》2006,26(6):915-918
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多种要素共同推动的,各要素投入的数量、质量和效率决定了产出的增长。文章以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合理选取和度量有关变量数据,构建台湾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和要素分析,从而揭示台湾地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各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配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各区域分支机构的风险调整收益,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增加值的成长空间。本文引入信贷成长环境的概念,将该指标作为商业银行区域信贷业务经济增加值成长空间的间接指标,并选择了一些与信贷密切相关的宏观指标来评价区域的信贷成长环境,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中部六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建立了兼顾商业银行风险调整收益和区域信贷成长环境的经济资本区域优化配置模型,并基于模拟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包含资本质量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总量生产函数,对中美日三国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考察期内,不同要素对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在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体现在资本质量上的技术进步对于不同国家则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日本经济而言,资本质量对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经济的资本质量状况长期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点能够为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期低迷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国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又将整个考察期划分为三个子时期,并对三个子时期内不同要素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前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