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从“9+2”这一中国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区的合作启动后,截止2005年一月底为止,先后有“9+2”省区的三十多个政府部门、机构和民间团体对口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相关的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全面启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把泛珠三角经济区共同建设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逐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国际品牌,树立区域经济的特殊形象,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搞好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的合作互动发展无疑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泛珠三角省区GDP及其三次产…  相似文献   

2.
对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利用结构相似系数并辅之以区位商的衡量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内部同一产业存在的专业化分工现象,剖析了同构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长三角产业同构现象并没有那么严重、产业同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又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交织一起,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本文从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这一特点的现状与成因入手,对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统筹解决泛珠三角“三农”问题作一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合作中,泛珠三角地区应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本文在分析云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各省(区、市)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和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发现,区域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下降,区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相当,可见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仍然高于美国。为降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和促进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应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表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比重存在梯度差异的发展态势,而这种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性差异,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同时,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互补,良好的市场化基础以及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也为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因此,加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需要加快区域内工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产业整合,废除地区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7.
关于闽台资源与产业互动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化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资源与产业互动条件,阐述了闽台区域经济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以期继续加强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地区专业化的度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封闭经济假设和地区间需求结构一致假设下,本文构造了地区专业化的度量指标——地区专业化系数;这一度量指标更具一般性,产业结构差异系数、空间分布差异系数、绝对利差及行业分工指数等指标只是作为它的特例而存在。在讨论地区专业化问题时,如果忽略地区的(或行业的)相对规模因素,除了犯有逻辑推理错误外,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可能得出错误判断的倾向。本文发现: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果忽略地区的(或行业的)相对规模因素来讨论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问题,则会高估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创新环境和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数和环境规制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正面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效果则不确定,其中外资依存度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虽然具有正面影响,但存在一定的不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区域发展”思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宗旨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本文把整个泛珠三角区域分成西南省区、中部省区和东部沿海省区,并对其资源、要素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基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区域合作构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分工与协作成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京津冀三地的工业现状,通过计算分析三地工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出各地的一二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对一些主导产业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区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持续增长的国家经济与日益分化的区域经济相互叠加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时空属性。而在整个国家区域分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下降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本质成因。结合东北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体系的演进特征,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演变过程出发,揭示东北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抓手,从市场瞄准、市场邻近、市场优势和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制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具体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增长极、产业集群与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出经济落后地区实施增长极战略时 ,构建区域分工体系 ,利于增长极与周围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避免出现“孤岛经济”后果。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工模式 ,指出落后地区实施增长极战略时借鉴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工模式 ,引导建立“非完全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将会促进区域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地区经济收敛性分析及趋势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经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表明,1980年以来,泛珠三角九省区人均产出增长一直处于发散状态,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其发散的速度在加快。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机制启动后,九省区人均产出将经历“先发散加快,再发散缓和,最后趋于收敛”的过程。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在于共同富裕,而不在于同速富裕。  相似文献   

16.
宋海 《广东经济》2005,(11):4-7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坚持务实、创新精神,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05年7月26日泛珠三角发展利用资本市场论坛在蓉城隆重开幕,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九省区政府、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大计。为进一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刊选登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撰写《全方位推进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一文,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至今的60多年,是分工取得较快发展的时期.尤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产业分工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笔者在研究这些新型分工现象时,结合以往分工领域的研究,将分工划分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将当前出现的分工形式界定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阐述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来源、类型及特征,认为在新型区域产业分工条件下,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关联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新型区域产业分工是分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笔者对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初夏的香港格外迷人,内地九省区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相聚在一起,隆重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谋划合作发展、共创未来大计,这是九省区和港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和区位商,对郑洛新三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衡量.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方面,2005-2015年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明显,但是对洛阳市和新乡市却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方面,郑洛新产业部门互补性较好,重叠产业较少,但是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三市要深化各区域分工,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分工合理明确的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的“黄金三角区”.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面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6,26(4):565-567,57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为“9 2”的一员,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湖南省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文章在对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优势条件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层面、领域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