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我们认识与把握技术创新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它对于正确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减少创新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在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论等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技术创新同样需要获得大学、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也需要政府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借助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相应的中介机构进行通过创新协作,实现技术创新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提升创新绩效。本文将通过对杭州市的实证研究,分析政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谈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企业创新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以及创新文化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营造创新文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战略决定企业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简单的分类,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选取了创新参与者和创新路径两个要素作为分析维度,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模仿创新、突破性模仿创新、渐进性合作创新、突破性合作创新、渐进性自主创新以及突破性自主创新6种战略类型,并分析了每种战略的适用环境,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2012—2018年深沪两市高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分析、回归分析、均值比较等方法,探讨企业参与股权式或契约式技术创新联盟模式能否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比较企业参与两种不同创新联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并以结构洞为中介变量,分析技术创新联盟、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参与股权式或契约式技术创新联盟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企业参与契约式技术创新联盟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参与股权式或契约式技术创新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企业所占据结构洞的丰富程度;参与契约式技术创新联盟企业所占据的结构洞更丰富,因而更有利于其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由各个环节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协同作用的过程,分析了技术创新主体系统的内涵,对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柔性激励,创造有利于创新主体协同的环境,以提高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度,从而共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技术创新学派或制度创新学派分别强调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忽视了二者的协同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本文借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在提出企业技术熵、制度熵、技术负熵、制度负熵、协同负熵等概念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不同组合对企业持续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比较。最后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分别对于生命周期处于闭区间和开区间的企业成长性和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佳时间,临界点。  相似文献   

8.
借鉴美国经验加快我国技术创新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美国技术创新主要是靠企业来实现的,政府只在创新系统制度的安排方面起主要作用,通过对美国技术创新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联合作用。首先,从市场需求的基本特征中提炼出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有实质影响的特征,并对它们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假设;然后,在界定创新收益预期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给出其度量的基本思路、决定因素和维度,并对各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假设;最后,探讨了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联合影响,构建了体现市场需求特征之调节效应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联合作用的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福建省为调研区域,数据来源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调查。根据农户收入来源不同,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划分为纯林型、兼业型和非林型,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对农户林种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纯林型向非林型转变时,呈现出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块数、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支出、家庭林业收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和家庭非林生产经营支出、家庭非林收入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农户种植竹林意愿为参照,与非林型相比,纯林型和兼业型对农户用材林和经济林选择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用材林选择意愿受户主年龄、是否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的影响,经济林选择意愿受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有林权证、是否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否拿到过林业补贴、林业单位面积投入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农户根据不同生计策略选择不同林种,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缓解农户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方法,以中国西南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绿寨为个案,借助权力与文化宰制的理论视角,深度描述土改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政权如何运用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及文化权力实践实现征粮建社的政治目标,从中揭示文化权力实践在征粮建社过程中的各种策略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在面临干旱时农户所采用的各种应对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一定的评估。本文发现,多数农户通过这些策略成功地应对了一般性的干旱,但一些贫困农户在此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商品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蝶飞 《经济地理》2006,26(3):526-529,537
实施科学而合理的区域旅游商品营销策略对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其市场份额、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起着重要作用,区域旅游商品的营销策略包括确定目标市场、制定合理价格、选择有效促销方式、创新销售模式、创建商品品牌及市场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守贵  曾尊固 《经济地理》2002,22(1):8-11,27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有赖于在四个方面的重新认识:首先,可持续发展是观念性、战略性实践性的统一;其次,可持续发展是层次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统一;最后, 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统领下,各地纷纷出台新政,力推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即对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进行研究与建设,从而导致某些地区知识产权实力富裕与知识产权形象贫困同时并存的现象。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与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科学地评价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设计和塑造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前提与基础。它涉及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界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梯度理论研究大连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的意义,并且运用梯度理论、层次分析法等对大连地区进行经济梯度划分。在此基础上,就各等级地区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rder-of-play (simultaneous, unobserved sequential and fully observed sequential play) and form of presentation (extensive vs. normal) in three simple two person games: battle-of-the-sexes with and without outside option and a three strategy game which differentiates between virtual observability (VO) and iterated elimination of dominated strategies as principles of equilibrium selection. VO predicts that knowledge of the order of play alone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ategies chosen. We contrast this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iterated elimination of dominated strategies. We report results from 1800 one-shot games conducted in 6 sessions with 120 subjects and analysed as panel data. The form of presentation strongly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outcomes and strategies. Information about order of play shifts the distribution of strategies away from the distribution in simultaneous play and towards the distribution in fully observed play, especially in the less complicated games presented in normal order. Order-of-play effects are less evident as complexity of the game increases. Extensive form presentation appears to induce sequential thinking even in simultaneously played ga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