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自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到2004年6月底,已实际发放贷款52亿元,享受贷款的学生约80多万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存在手续繁杂、银行惜贷、较难推进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问题。风险问题已成为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对于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1999年开始,国家推行了由政府主导、银行实施.高等学校参与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是金融与高等教育、财政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高等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可以减少风险损失,保障学校自身的利益,有助于实现“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的政策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在全社会的良性循环,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广泛、健康、持续地开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需经济担保、由政府部分贴息、面向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银行信用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顶新制度。它是青年学生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的用于助学的个人消费贷款,毕业就业后逐步归还贷款的制度。新事物指的是改革中的成果,它符合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特色。而作为新制度,有它特定的要求,并伴随着特定的目的。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筹措学习经费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改种贷款供求双方存在明显的矛盾。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全社会个人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使银行担负了本应由学生个人、政府和学校承担的部分教育成本,致使助学贷款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市场化进程,丰富高等教育援助措施、健全我国高等教育经济资助体系有助于缓解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举措。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贷款需求量大、经办银行成本高且风险大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举措.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贷款需求量大、经办银行成本高且风险大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助学贷款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持手段,早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广为推行.国外助学贷款运作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有助于对我国现行助学贷款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缴纳学费已逐渐被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学费的逐年提高,面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为了实现"绝不让一个中榜生因家庭贫困上不了大学"的目标,除了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外,还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学费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其中覆盖面最广、最有效的、资助力度最大的是国家助学贷款.然而,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对助学贷款采取消极措施.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以期提高贷款质量,真正受惠于广大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是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的、无需经济担保,面向困难学生发放,由政府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有效机制,是资助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其就业问题也日益变得严重,据凤凰网报道:2014年广东有2.8万名助学贷款毕业生,截止到4月10日,已签订第三方协议书的只有6000多人,就业率不到24%,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首要目标是增加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加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的建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矛盾与困境,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期间的顾虑与压力,也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消费,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开大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维…  相似文献   

15.
牛彦绍 《财会通讯》2008,(10):43-44
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的一个主要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于2005年初已在河南运行。2007年上半年共向省属大学学生发放贷款11.1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6万人次,贷款发放量居全国首位。青海、山西等省份已陆续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而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目标等问题尚待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财政贴息的商业贷款,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含高职生)和研究生中的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不需要担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要搞好助学贷款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梁爽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2):219-220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助学贷款进入贷款本金回收期,部分高校出现较严重的欠息欠本问题。为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降低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风险,建立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清缴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完善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助学贷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完善助学贷款进行深入思考,认为改变以政府出资为主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用政策去推动助学贷款为主的多种方式并存的有效资助体系,对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国家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措施。现在,除了大部分学生由家庭资助外,对贫困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的助学体系,近来又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这些措施对资助贫困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