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1987—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基础教育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资金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向城市集聚则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另一方面,城市化明显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的扩大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体现了政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官永彬 《财经科学》2010,(11):78-85
本文结合转型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运用1980-2004年的经验数据,对城乡要素积累差距、城市偏好政策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之间的要素积累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自然趋势,而政府供给的城市偏好政策安排,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有鉴于此,本文就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16,自引:11,他引:305  
陆铭  陈钊 《经济研究》2004,39(6):50-58
基于 1 987— 2 0 0 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 ,城市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公共品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垩 《经济经纬》2007,(1):27-30
基于1994年~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公共品供给增加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预算外收入和宏观税负的提高都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财政分权程度、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发展落后有关,城市化未能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笔者采用面板数据,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城市偏向政策、要素积累以及产业结构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资源依赖、人力资本、城乡收入差距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006—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依赖、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源依赖显著扩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依赖通过人力资本这一中介变量间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即人力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传导作用。因此,降低资源依赖程度、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断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是缓解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敏辉 《技术经济》2011,30(5):89-93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基于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途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动态效应和路径依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非常显著.城镇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越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越强则能越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且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因此,我国应着力创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公平获取收入的机会和环境,完善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城乡收入分配机制,从而促进城乡收入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沈海萌 《发展研究》2016,(9):97-100
本文利用1994-20,—4年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发展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出口贸易量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较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中部及西部较不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则较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两种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质量偏向效应拉大了收入差距以及就业数量扩大效应缩小了收入差距.根据结论,我国政府应当意识到对外贸易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具有两面性,应当就此调整结构、趋利避害,实现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国外经济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把国外经济援助分成直接对私人的经济援助和直接对政府的经济援助来讨论这两类经济援助对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对私人的经济援助的增加可以使得私人消费水平和政府公共消费水平增加 ,但是它也导致政府收入税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 ,对政府的经济援助增加可以使得均衡时的私人资本存量、私人消费水平和政府公共消费水平增加 ,同时可以使得均衡时的收入税税率和通货膨胀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仅限于再分配更在于初次分配环节。文章借助数理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阶段财政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财政制度安排影响要素分配和分配基本格局。初次分配格局确定后,再分配调节作用有限。长期中,财政将通过居民要素结构影响收入分配;(2)我国不同阶段的分配状况是财政体制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3)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财政支出结构将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ign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growth and brings forward such indices as excess per-capita income, per-capita base consumption and decreasing factor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methods. It studies from a brand new aspect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ogether with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ffects of such growth on consump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the d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sector of China is still serious; the impaired amount of economic growth in urban sector is larger than that in rural sector whil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in rural sector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sector; and it is vital to increase the excess per-capita investment in rural sector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consumption related policies. Therefore, promoting urbanization but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urbanization progres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would be the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duce the impairing strength over the economic growth, to build up consumption market, to improve the duality of economy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jurisdictions on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ffecting the size of the public sector. We model policy choices as the outcome of regional representatives' negotiations in the legislature. We show that the more unequal inter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is, the greater the under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More specifically, greater inter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leads to a smaller public sector. A wealthier economy as a result may have a relatively smaller government size when income disparity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相关年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与城乡基础教育阶段差距相反,中等教育阶段的差距随收入差距和经济水平增长率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政府来源和非政府来源教育经费对不同阶段的城乡教育差距有显著而不同的影响。其成因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教育机会不均等。  相似文献   

16.
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张晏  龚六堂 《经济研究》2004,39(7):59-69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引入不完全人口流动和内生劳动供给选择 ,针对两个不对称的地方经济 ,研究了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发现了零中央政府收入税和逆向财政缺口 ,在有限政策工具的约束下 ,对应性转移支付也具有缩小区域差距的功能。不同级别政府间的服务竞争和税收竞争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政府的最优决策 ,拥挤效应和实际禀赋效应放大了通常意义上的收入效应水平。人口流动和财政分权提高了低生产力地区的福利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生产力、高禀赋地区对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存在隐性的区域间收入再分配 ,中央政府的干预措施一般具有协调区域发展、补贴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的性质。结合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现实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打破已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 ,提高财政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3):34-36
城乡收入差距加大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导致两极分化。因而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制定来消除中国的城乡差距,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 a stochast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atility of growth and the facto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Our framework incorporate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the co-existence of a modern and a traditional sector and the fact that the income generated in the traditional sector can escape tax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atility and factor distribution is complex, depending upon the source of risk and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r in the formal sector. The policy options available to the government for counteracting changes in volatility are analyzed. The second best optimal tax structure is also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