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近来,国内企业发生了两起大型并购案:一个是蒙牛124亿港元收购雅士利,一个是森马20亿现金收购"GXG"所在公司71%股权. 30多年来,中国企业从"单打独斗"的起步阶段,到"融资上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如今"兼并收购"的优化整合阶段,完成了企业升级三连跳.中国企业的发展俨然已经进入了3.0时代,出现"航空母舰"型的超级大企业已是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使得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主动,进行跨国品牌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跨国品牌收购的风险巨大,管理者必须在规划跨国品牌收购过程中,事先思考并确定合适的收购模式和路径,提高跨国品牌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品牌收购的典型案例,提出三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及其适用条件,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品牌收购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界的商业运作,企业的国界似乎日益模糊。跨国公司演化为"无国界企业"的趋势已经清晰可见。但凯雷收购徐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蒙牛所谓的"民族品牌危机",达能和娃哈哈的争端——这些商业案例表明,在中国,全球化和民族性的交汇引发的激烈碰撞表明了中国企业国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一、跨国并购的基本情形与一般程式 跨国并购形式多样,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产权制度多种多样,并购企业所处情形多种多样,由此引出跨国并购所取形式的多样性.粗略地浏览一下近一、两年以来见诸媒体报道的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案例,至少可以归纳出7种情形:中国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外国企业;中国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企业在华子公司;中国国内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中资企业;在华外资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中资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彼此兼并或收购;外国在华子公司收购或兼并中国国内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子公司收购或与境外外国子公司合并.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海外并购收购阶段和收购后的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安全风险,并购之后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对此,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应充分利用利好政策,采取"本土化"策略,融入海外市场;全面考虑并购成本及自身实力,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并购;在并购中考虑预见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扬长避短、加强管理能力.突破差异实现共赢,从而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并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交易终以被力拓董事会否决而尘埃落定,中铝的政府背景不能不说是造成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民企如何"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国企业外海抄底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时出现颇多失败案例,由此,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从资源、零部件企业、人才和股份等方面着手进行海外收购.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现状,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为例,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尤其是在美收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考察了美国规制海外收购的法律制度,并对我国完善外资收购立法模式及其制度构建展开研究。笔者认为,美国规制海外收购的反垄断法加单行法规的做法可以为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机械制造行业龙头老大的三一重工于2012年1月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素有"德国大象"美誉的普茨曼斯特公司90%的股份,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这之前三一重工一度对外称不会进行海外并购。为何这次突然选择进行海外收购?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此次收购三一重工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竞争对手合并,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做强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该收购案例的探讨,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这对于那些寻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有不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五矿收购OZ矿业,中铝以159亿注资力拓,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吉利牵手沃尔沃,中国企业上演了一连串波澜起伏的海外收购的商战大戏,尽管其中一些收购功败垂成,但是这些失败并没有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壮志雄心。相反,中国企业仍在不断寻觅。只要它们掌握好战略战术,定能成就美满的跨国姻缘。  相似文献   

11.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的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开拓国际市场。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众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企业家起到了配置企业资源、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他们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行为实施过程中,这种价值却可能得不到完全的释放与实现。作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制度,管理层收购也在逐渐转化自己的位置与作用,希望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取向,从而改善国内企业经济环境。本文就基于管理层收购这一企业课题,在我国面临的现实困境下进行深层次分析,以寻求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杠杆收购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借款来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并以所收购、重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的公司并购方式.它可以使得有效率的小企业能够利用这种手段实现对大企业的兼并,产生"蛇吞象"效应.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发展杠杆收购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05,(8):100-104
收购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收购方能够给被收购企业带来什么,而不是从被收购企业获得什么。正是这条规律点中了中国企业的死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乐天集团以12.8亿元的价格收购万客隆100%的股权,掀开了这一年零售业并购的序幕。据了解,中国零售业当前的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中国零售业10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市场呈严重分散状态,需要通过资本并购方式进行长期的整合。"零售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想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国内零售航母,唯有实施资本运作,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扩张。"本刊通过对2008年中国零售业并购事件进行盘点发现,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企业都在用收购的手段扩大企业规模并增加市场份额。外资零售企业仍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为重组并购的主要参与者;国内零售业也在加强对重组并购方式的使用力度,稳固自己的"主场"优势。  相似文献   

16.
“慢功夫”     
陈义红 《创业家》2010,(2):127-127
中国的收购"大胃王"们面临的长考是如何练就国际化管理的"慢功夫"年关,年关,每逢岁末很多企业都得过一个关。这一年得失在哪里,明年的方向、战略是什么,年前这一关能不能想清楚,对很多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2005,(8)
收购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收购方能够给被收购企业带来什么,而不是从被收购企业获得什么。正是这条规律点中了中国企业的死穴。  相似文献   

18.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化战略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致使收购交易难以顺利开展.2016年12月,由于交易条件无法实现,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本文对该案例的具体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收购失败原因提出几点启示,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半导体类的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在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企业首个跨国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吃螃蟹”者,苏宁电器能否功成名就?中国企业能否借金融危机之际,掀起一轮收购日企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