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隔夜SHIBOR为基准,借鉴美国隔夜指数互换期货,首次提出了人民币隔夜利率指数以及指数隐含利率。通过研究指数与期限利率的信息传递关系,构建指数和指数隐含利率动态数据,分析了指数的信息价值。研究结果认为,人民币隔夜利率指数衍生品能有效对冲隔夜利率风险,促进金融市场信息效率,强化各期限利率关系。指数的信息价值包括: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预测货币政策,定量刻画银行体系风险溢价水平。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分析美国回购市场的基础上,对美联储回购/逆回购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详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回购和逆回购仅是美联储临时性政策工具,总体交易规模很小。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后国债隔夜回购的市场交易利率能预测美联储国债隔夜回购利率变动,且美联储的国债隔夜回购利率相对更高。2013年8月,美联储推出隔夜固定利率全额(给定额度内)供应逆回购工具,为将来美联储退出QE过程做准备。201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该工具操作规模分别约为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引发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推出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的趋势。该文展望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近期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互换业务所需要完善的宏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利率互换可行性及其市场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鹏 《上海金融》2005,(12):19-21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目前几种比较适合推出的人民币利率互换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如何构建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利率互换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标准利率互换协议中的条款进行变化,市场创造出了非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模式。一些市场参与者尝试通过非标准利率互换交易组合用于企业间资金借贷,偏离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有违监管要求,同时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否定其法律效力。资金借贷有资金借贷的合法途径,利率互换不能成为借贷工具。  相似文献   

6.
利率互换的基本功能是改变参与者的资产负债结构,最早出现于1982年,本文介绍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同时介绍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利率互换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利率互换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市场成员的关注,这就有必要对利率互换及其定价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具体分析了利率互换的含义、市场状况、市场上对利率互换的需求以及利率互换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市场期盼已久的利率衍生产品之一——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2月9日推出。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当日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这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这一政策对商业银行、央行及金融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冲银行业利率风险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冲销与电子化交易确认是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新兴交易管理业务,代表着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市场信息更透明、更集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利率互换交易规模的扩大,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为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国际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备推出了利率互换冲销和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相关业务的推出与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银行间利率互换交易的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市场整体风险,提高了市场成员的资本利用效率和授信管理效率,是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隔夜拆借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为基础,建立了VAR模型,验证了隔夜拆借利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隔夜拆借利率的影响程度,并运用AR-GARCH模型等定量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VAR模型能够反映隔夜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对于隔夜拆借利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4-2018年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MLF利率与隔夜利率对贷款加权利率、商业银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利率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MLF利率对贷款加权利率和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较大,隔夜利率对金融市场利率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鉴此,应利用MLF利率调节贷款加权利率与商业银行行为,利用隔夜利率调节金融市场利率与金融市场波动,当两种利率的调节效果收敛接近时,再最终确定唯一的操作目标利率.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我国公民自由利率互换市场正式创立。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导了利率互换定价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利率互换参考的基准利率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定价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Shibor利率和7天回购定盘利率都存在各种缺点,导致利率互换难以准确定价。因此,建设合理的基础利率仍然是我国当前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市场的初步建立,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又一里程碑式发展。文章介绍了利率互换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并指出当前推广利率互换交易应重点研究解决人民币基准利率问题、制度建设问题以及市场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率互换业务的顺利开展能有效满足各类金融主体资产负债管理及利率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丰富利率互换的业务类型,不断缩小其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6.
SHIBOR:背景、机制及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机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准利率是各种金融产品准确定价的基础。SHIBOR的推出将扭转我国没有真正统一基准利率的局面,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SHIBOR的推出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建立起了真正的价格中枢,将为各种人民币衍生产品提供定价基准,促进人民币衍生产品特别是利率互换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现状,着重分析我国利率互换定价目前存在的障碍,阐述一种可行的定价方法,通过拟合交易所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计算出远期利率代替未来浮动端的参考利率确定浮动端现金流,令利率互换固定端现金流与之相等,得出固定利率。定价结果表明本文阐述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对利率互换定价的方法,可以作为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定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玮 《新金融》2020,(4):31-37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开始在场外市场大力推行集中清算制度以增强场外市场的透明度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场外利率互换的交易成本迅速提高。随着场外利率互换集中清算比例的不断提高,场内化的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期货开始出现,这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一个新趋势。为此,本文重点对美国CME集团上市的MAC互换期货和Eris互换期货的市场发展情况和合约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利率互换期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功能。最后,建议我国进一步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发展,探索利率互换期货合约设计,建立适合我国市场特点的交易制度,针对活跃的利率互换品种择机上市利率互换期货。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下的我国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推出了利率衍生产品一债券远期。此后两年,又相继推出了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衍生产品时代。目前,我国已有的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均属于OTC(场外交易市场)产品。从长期来看,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人民币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互换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