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从当前及21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发展和对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为实现世纪之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必须抓住当前国内外的有利时机,从全球资源战略出发,从现在起,把实施国外风险勘探开发,建立海外资源基地作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基本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者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经济政策;建立海外资源风险勘查基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海外风险勘探开发活动予以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城市群发展对区域生态风险的影响,以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利用1993-2013年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移动窗口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获得区域空间连续的生态风险指数等级分布图,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建设用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林地面积在波动中减少且变化明显;近20年,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变化显著,低风险区波动减少,中等风险区先减少后增加,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均波动性增加。本研究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风险的有效防范,以及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域生态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海外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强海外风险勘探,可实现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矿产资源,且存在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我国海外风险勘探的资金来源有:国家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自有资金,海外资金。我国海外风险勘探的资金支持建议:⑴完善国家的金融支持;⑵加快完善矿产勘探资本市场;⑶多种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农用地风险分区与管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分区进行划定,建立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区分级以及风险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不同风险分区的管控对策。[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进行评价,构建农用地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结果]利用目前已有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可以将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划分为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5种类型,根据其污染风险等级,按照安全与基本安全保护区、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和高风险限制区对其进行管控利用。[结论]将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有机结合,确定土壤与农作物不同污染程度下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可以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实现有效安全利用分区与管控,为国家分级分类管控治理农用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市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省市高级决策者而言,更加注重更大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分布情况,从而迅速、客观地做出符合区域内的决策部署。张掖市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蔬菜基地之一,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绿洲农业基地和旱作农业基地。辖一区五县,因耕地灌溉条件优越,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全市境内各县区土壤类型差异小,耕地利用现状类型类同,土壤管理等相似,开展市级耕地地力评价比县级更有区分性、必要性和全局性。该文以张掖市12 23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海拔、灌溉保证率、质地、pH、有效磷、有机质、质地构型和有效土层厚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应用综合指数法通过GIS软件计算耕地综合自然要素的指数来表示和区分耕地地力,根据指数值的大小把张掖市耕地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五个等级;并获取了10%管理单元上近3年主要粮食产量和其对应各单元的综合指数进行回归模拟,把张掖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依次对应到国家等级体系中为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和九等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处于对外区位失衡与对内发展失衡的两难境界,有必要识别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的影响因素。运用二元Logit模型基于Land Matrix(土地矩阵)数据库数据,以42个国家为样本从市场容量、农业资源、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四个维度选取20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地均用水量、人均耕地面积、移动电话占有量3个指标对中国企业耕地投资东道国选择有正向影响;人均GDP、汽油价格、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负向影响;中国企业偏好在市场容量大、农业资源充裕、基础设施完备的东道国的投资。针对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的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成本节约、规避风险导向,提出中国企业投资布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控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至关重要。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构建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然后,结合二元语义理论,提出了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的二元语义模型与方法;最后,以福建省泉州市乡村旅游地为例,对其旅游客体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A_1、A_2、A_3的旅游客体安全风险等级均为"较低",旅游资源安全风险中的管理因素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共有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与乡村旅游地旅游客体安全风险实际状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农业投资合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农产品竞争力由诸多因素决定 ,但主要是价格和质量。海峡两岸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 ,可以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 ,反映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如果计算的结果RCA≥ 1 ,表示该国某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竞争力较强 ;反之 ,RCA <1 ,则表示竞争力较弱。 1 992~ 2 0 0 1年海峡两岸主要农产品RCA指数见表 1。表 11992~ 2 0 0 1年海峡两岸主要农产品RCA指数比较产品地区 1992年 1993…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海外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企业自身因素和目标国及项目情况因素。而海外资源开发模式又与矿业项目开发阶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应根据不同开发阶段选择相应的开发模式。初级勘查阶段宜选择矿业权申请模式和风险勘查模式;高级勘查阶段宜选择风险勘查模式、资产购买模式和股权收购模式;基建阶段宜选择工程建设换资源、BOT模式、安哥拉模式、股权收购模式;矿山运营阶段宜选择股权收购模式、租赁生产、买断矿产品包销权等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承揽的海外石油钻探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和收集150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专家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风险预警评价模型。研究显示:(1)大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总体风险管控良好,但仍存在较大优化空间;(2)政治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对项目总风险的影响很大。政策建议:(1)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较低风险水平的因素可以忽略,而对于较高风险水平的因素必须进行监控;(2)主要从政治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方面来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中亚五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  蒋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5):34-39,55,56
中亚五国矿产资源丰富,油气、石油、煤炭、铁、锰、铬、铜、钼、金、锑、锌、铝土等矿种的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从成矿的地质背景和优势矿种的矿集区分析,资源潜力巨大。加强与中亚五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对缓解我国资源压力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到中亚开展矿业投资,应综合考虑目标国的矿业法规政策和投资环境,并注意关注重点项目、评估投资风险、抓住投资机会、探索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的投资方式,寻找相关国家的垄断企业合作投资能源矿产;选择投资非油气矿产资源时,要慎选合作伙伴,考虑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截止2011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剩余储量2087亿吨,天然气探明剩余储量191万亿方;石油产量36.28亿吨,天然气产量32283亿方,继续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天然气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页岩气作为全球能源领域新的热点,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为争夺和控制石油资源而导致的地区冲突还会继续,亚太地区和新兴经济体的能源安全将会依然严峻。我国政府应建立境外风险勘探基金,支持石油企业开辟新市场;石油企业"走出去"应重点开辟潜力巨大的地区;利用现有通道,加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情,我国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可持续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将一级指标据其属性分解成具体的11个二级指标,并用可测量的69个三级指标加以描述,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00-2012年的生态消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在生态消费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生态消费的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或改善。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协调生态消费各子系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秦浩  陈星  许钦 《水利经济》2019,37(3):62-66
分析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资源和水环境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气开发的水资源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风险包括水资源量风险、地表水污染风险以及地下水污染风险三大类别。将水资源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实例,分析了我国四川某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水资源水环境风险。结果显示,该页岩气开采项目的整体评价结果为较高风险,其中水资源量风险为低风险,地表水污染风险为较低风险,地下水污染风险为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评价中将农业水、土资源视为独立系统分别进行研究容易导致无法正确评价区域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的问题,文章以西北旱区为例,将农业水、土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区划方法和地带性分异规律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现状、管理及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分区目标、分区单元、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以县域作为基本分区单元,提出了一套从大尺度、中等尺度到小尺度,由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组成的等级嵌套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并对西北旱区一级分区指标进行了信度分析与制图实践。结果表明,标准化后的数据具有相当好的可信度,该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尺度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时空量比关系和需求状况,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为较大尺度范围内开展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提供指标方法,也对农业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分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存在资产所有权代理机制不健全、资产收益制度不完善以及自然资源所有者和监管者身份混同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充分考虑客观存在的诸多因素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实际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立法传统的影响、原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中职能分工的惯性影响,以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的差异性等方面。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对再代理的设定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代理制度;合理选择对价机制,优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制度;通过推动“权证分开”对国有自然资源所有者权能与自然资源监管者职能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矿产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全球基本金属供应过剩,产品库存高位运行;大宗矿产品价格虽有反弹,但仍属于"箱体震荡";矿业资本大幅缩水,矿企融资困难。国内矿业市场继续"降温":主要矿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扩张,进口量继续增长;矿业投资虽然继续增长,但是呈现趋冷迹象;矿产品价格下跌,反弹乏力;新材料矿产"苦乐不均"。受全球资源垄断格局加剧、国外掌握大宗矿产品定价话语权、地缘政治博弈与运输通道安全及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竞争等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和风险加大。对策建议:抓住机遇,积极推动资源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资源市场治理及非洲等地资源开发;推进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有力抓手。文章分析了自然资源监管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自然资源监管领域存在统计标准有差异、监管法律支撑不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制度惯性和制度变迁、成本和效能四个维度认识自然资源监管中存在的关系;最后在"四个治理"的基础上提出要注重监管的系统性、依法性、综合性和源头性,从而构建起优化协同高效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