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谭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2):103-110
研究目的:基于第五届"社会—生态系统"制度分析国际研讨会学者观点,对当前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研究进行梳理,为重塑中国自然资源产权治理体系和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产权理论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观点综述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当前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法律、实际和认知三个维度都存在不完整性并对利用与治理实践产生了影响;(2)产权及其治理体系重塑需要考虑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资源本身特征,二是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和价值观,三是制度内生性,四是现有体制机制和政府行为;(3)产权制度的实际功能比形式更重要,让制度可信是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前提.研究结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特征、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和价值观、制度内生性和当前国家体制机制的影响,改革实践呼唤更为本土化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健全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既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的制度保障。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自然资源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健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几点思考:(1)准确界定资源管理监督职责与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2)合理分配各类自然资源使用权;(3)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权责;(4)依法保护资源使用权权益,完善资源流转制度;(5)协调自然资源部与其它自然资源治理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当阳市淯溪镇财政所注重创新办法,切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采取协作监管、属地监管、动态监管和规范监管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对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无缝隙全覆盖监管,取得良好成效。一、夯实基础,建立监管制度基本框架淯溪镇财政所构建了领导组织体系、基础制度体系、责任管理体系、信息通达体系等"四个体系",有效保证了监管工作的有序性、严谨性、安全性。一是领导组织体系。成立了镇财  相似文献   

4.
稀缺自然资源必须借助物权制度和外部监管才能建立稳定的开发利用秩序。虽然物权制度的本土性决定了各国物权制度的差异性,但自然资源领域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亦决定了其上所有权生成的四个规律:各主权国有权决定领土范围内自然资源之上所有权的具体类型;特定自然资源对社会公众的生存保障利益决定其上所有权的具体类型;特定社会的社会形态决定其上所形成的所有权的具体类型。在我国现行国家和集体共同垄断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物权框架下,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设计应首先考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形态,以及特定自然资源之上所承载的社会公众的生存保障利益,并基于社会公众生存保障之目的而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区分为国家公产和国家私产。  相似文献   

5.
统一开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是自然资源部门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的重要前提,也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本文分析了当前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实现3个职责的"统一行使",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论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生动实践,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笔者结合参与改革实践的深度认知,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3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政经分离"为核心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一是党政合一、政经分离;二是改革产权、监管"三资";三是土地确权、加强流转;完善供给、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我国必须加大水资源治理制度的改革力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治理制度,认为现行的以水量分配和取水许可为主的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存在水量分配固化、权属意识薄弱、治理手段行政化和部门职能重叠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改革的内在动因。提出水权制度是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水资源治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并论证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新时代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依据产权理论的确权、交易、监督管理3个相互衔接的制度模块,提出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改革取向。建议新时代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体系以确权登记为基础、水权为表现形式、市场机制为核心,处理好水权制度与水资源系列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利工程融资、取水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水资源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加速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海域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是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海域资源宏观调控能力,推进集约节约用海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海域综合管理的重要抓手。当前海域使用监管存在海域使用审批与执法脱节、监测与执法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填海项目事后监管存在真空地带、社会参与监管亟待加强等主要问题。建议提出从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开展整体联动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约束惩戒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加强技术标准制定等六个方面建立海域使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分析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目标定位和面临挑战,明确未来自然资源管理改革价值导向与战略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实现"五统一",即统一调查评价、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多规合一"和用途管制、统一资产管理和统一督查监管。针对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理论储备不足、开发利用伦理缺乏科学引导、开发和保护矛盾冲突长期存在、新管理体制效能有待实践检验等挑战,自然资源管理改革亟需注重"公平效率"、强调"永续利用"、融合"三资一体"、构建"有效市场",切实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研究结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应该以权籍为基础,完善自然资源市场体系;以规划为龙头,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三线"为底线,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整治为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以法制为保障,构建自然资源管理法律体系,从而塑造"三体系一管制一治理"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纪检监察网格化监督是伴随基层治理变革而生成的一体化基层监督体系,但目前尚停留在基层实践阶段。通过研究基层实践案例的基本情况,归纳依附型、职能型和立体型三种模式,分析监督失真、制度断裂和技术匮乏等实践困境,从而探讨纪检监察网格化监督的发展路径,一是优化网格化监督的体系嵌入,形成高效的监督体系;二是强化网格化监督的制度衔接,提升"强制约—强监督"的监督能力;三是构建网格化监督技术平台标准,推进"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色板块”,派出机构已进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正式序列,需要学界的有效回应。作为镶嵌、依附于正式制度架构的衍生性组织,“派出机构”糅合了科层制的规范性与委托代理的灵活性,呈现出一种混合型的组织形态。在国家治理实践中,派出机构充当了中央的监督调控机制和地方的灵活管理机制,从而呈现出较为独特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辨析为改革提供思路和抓手。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系统观建立了"价值-体制-产权-利用"的递进式分析框架,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产权改革面临6类主要问题,包括产权不完整的持续性、委托代理问题、整体性治理不足、行政管理的路径依赖、市场机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观未普及;同时,从价值目标、体制机制影响、绩效评价闭环三个维度为产权制度改革理念提供了理论阐释。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建构二维产权制度体系、建立新型委托代理关系、推动管制赋权、优化市场与政府关系,以及促进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转型等。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在当地民众的生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理应参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决策。分权改变了当地自然资源管理的制度框架,而民主分权是分权的最有效形式。概述了全球自然资源分权改革的实施情况,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建立民主的地方机构将成为民主分权的主要机制,而责任、自行决定权和安全性是民主分权的3个基本问题,分权过程中中央政府需要有效的分权配套办法,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现状;指出监督机构和人员缺乏,监督体系不健全,信息机制不活,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地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错位等中国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缺陷;提出中国进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地区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改革的设想;建议对中国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改革的制度进行调整: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监督系统的职能定位,其次要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与监督机构、人员的定额配备指导制度,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执行资源林政岗位主要负责人上管一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运用产权理论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探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政策史流变、经济学意涵和制度性创新。研究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历了由辅助性到基础性再到决定性的历史转变,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也经历了改革探索期、改革发展期与改革深化期。第二,土地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学本质是土地转让权的赋予,赋予农户充分、完整且有保障的土地转让权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第三,未来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培育有效市场,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做好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建设有为政府,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依托,做好数量管控、用途管制和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封闭式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源错配、治理路径及制度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定量定性混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乡村振兴背景下,封闭式宅基地使用权与人口流动性增强的环境变迁不相适应,产生宅基地资源错配。(2)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需先行厘清村庄内部人地关系,进而建立外来农民非户籍所在地有偿使用宅基地制度。(3)向外来农民放开宅基地使用权对区域产业集聚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制度绩效。研究结论:允许外来农民在非户籍所在地有偿使用宅基地,是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的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