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青 《价值工程》2021,40(19):26-27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乡村旅游和电商融合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电商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发展规划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商平台建设薄弱、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因素限制了我国乡村旅游电商的发展.针对广西乡村旅游特点,本文分析广西乡村旅游电商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9,(11):88-92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建设模式单一、产品定位不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价值特征,并从加强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发挥政府组织决策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乡村旅游不断发展,有望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湖北荆门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质潜力市场。但目前荆门乡村旅游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知名度不高,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服务质量差、区域联合意识不强、农村文化逐步消逝等问题,使得荆门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宣传、开发特色,丰富产品内容、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区域联合等措施,以促进荆门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研究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找出当前丰顺县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发展丰顺县地域特色文化、培养专业人才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做好生态保护与规划等对策,为丰顺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6.
马静花  张爱国 《企业导报》2012,(22):124-126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构建乡村旅游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本文以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为例,在本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尤其是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选择乡村旅游作为该镇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的合理性,并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乡村饮食、乡村居住和乡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以村寨聚落文化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要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出、落实,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构建现代化乡村旅游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的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针对贫困地区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拓展融资途径,让重点旅游项目的打造拥有坚实基础。通过树立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业态差异化发展方式、打造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等方式构建健全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乡村地区的环境条件,积极争取扶贫项目的引进,进一步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让区域经济发展得到良好的带动。  相似文献   

9.
邵永祥 《价值工程》2019,38(24):68-7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湖南省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现状,提出湖南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与经营策略,探讨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路径,旨在为湖南省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喧嚣让人们的旅游需求趋于接近自然,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前景大好,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意义重大。黄陂区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差、居民参与度不高以及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等,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希望能加快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梅 《价值工程》2021,40(32):12-14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行为传统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规划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通过剖析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文旅融合模式,并选择将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乡村开发旅游项目作为研究的案例地,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三瓜公社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的实施路径.可为当下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海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状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学习、体验、娱乐、餐饮、购物、休闲度假的旅游经营活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北海市乡村旅游日趋活跃,一批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食、住、行、游、购、娱、健于一身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点、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相继建成,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的联动发展,有效地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刘晓静 《价值工程》2021,40(27):4-6
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业态、旅游环境、乡土文化、旅游治理、旅游参与等方面发生响应.本文对鄢陵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响应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示:鄢陵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各方面响应分数均较高,尤其环境响应、产业响应得分最高,但是文化响应和参与响应得分相对略低.鄢陵要继续加强旅游产业融合、旅游目的地建设、挖掘乡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治理、鼓励居民参与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于江 《中外企业家》2014,(9):249-252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龙明慧 《企业导报》2013,(2):150-151
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而且还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中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虽取得一定成绩,但配套建设滞后、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还很普遍。本文就江夏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7,(8):5-10
本文在疏理已有乡村旅游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基层调研,从国家政策、实施效益及扶贫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因,从乡村旅游资源形势、面临的约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支持政策五个方面剖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尽快出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详尽的乡村旅游操作手册;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加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相关者的认知水平;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法规体系;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增加政策供给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质量管理》2011,(3):50-50
近年来,福建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教育、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体验等各种类型产品多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已过去的“十一五”建设中,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十二五”,乡村旅游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文章总结了在“十一五”建设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在“十二五”建设时期,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途径,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