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荀祥生  司光杰 《中国经贸》2009,(18):105-105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及作用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潜在的生产力,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苏州个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它却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国经济的落后、科技的落后、文化的落后 ,其实质是制度的落后 ,因此 ,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王国臣  果永宽 《改革与战略》2012,28(6):131-133,19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研究,提高创造型、应用型和基础型三种类型文化生产力水平,发挥好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张力大、面临突破性机遇两个优势,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料的生产,科学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消费两个要素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影响生态生产力,二者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必须协同共进。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的一种模拟,既可以有效地发掘和利用生态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又可以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和提高生态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文章从生产力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湛江市是全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湛江发展过慢,究其原因之一是文化各部分失调、“文化堕距”,从而导致了经济的滞后发展。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劳动对象、生产对象,文化力不再是一种羞羞答答的“软实力”,而是一种有着充分“硬实力”特征的经济力。因此,如何提升文化生产力,对推动湛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宣传是一项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宣传者向受众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为达到最优化宣传效果,宣传者往往借助现代传播媒介进行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宣传作为非实体因素,参与并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借助实体要素来完成,即宣传要为劳动者所掌握、运用,才能把宣传的作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再对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有效推动宣传的实际生产力,我们必须发挥好理论的指导力、新闻的引导力、文化的引领力和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余甫功 《南方经济》2001,(2):5-7,62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推动的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化,它给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业深刻作用和影响,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压力和挑战。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要求参与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9.
赵丽 《黑河学刊》2011,(10):33-34
立足新形势下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要求,对文化生产力理论进行了重新梳理,论证了其概念合理性,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在挖掘现代和后现代因素、整合历史和现实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生产力发服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特别是文化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自利"作为"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其他"人性假定"的基础,是第一性的;"人为"生产力的第一次反动是对自然本身的反动,而第二次反动是对其主体"人"的反动.人类制度的演化是一个"人为"生产力相对于自然和人自身的两次反动的逐渐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道德文化力是文化力的灵魂,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伦理精神、民众道德素质等伦理精神因素的力量总和.它是一种精神力也是一种生产力.我们要注重其实践价值,发挥其"化人"、"化物"的功能,提升道德文化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以愈来愈快的速度和频率纳入生产过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对生产力发展乃至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识,对解放思想并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科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家耕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6):76-77,87
当代,文化与生产力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文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认识生产力发展的这一时代特征,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主张从创新文化理论、构建文化发展体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推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等方面来推动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曾宏 《开放潮》2006,(7):70-71
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由一种精神生产力延伸为一种生产力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潮的带动和影响下,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界关注和践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自然生产力就其实质而言是自然的生态生产力。强调“自然生产力”在生产力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最终可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扩张。从“世界历史”的角度 ,简要阐述了生产力移植的性质和形式、原因和条件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移植的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国之瑰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医药体系,为民族繁衍、健康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