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把女性生育率和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内生化,为理解工资不平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随着女性家庭地位上升和生育率下降,企业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于是工资不平等将受女性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生育率差异的影响。如果生育率差异扩大,那么技能溢价将上升。当性别工资差距可以影响女性家庭地位时,生育率下降将扩大女性家庭地位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一影响机制在关于我国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王静 《黑河学刊》2008,(5):137-139
随着我国女性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女性就业难中的伦理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女性失业问题相对严重,女性就业过程中的不公正待遇,女性求职遭遇性别歧视,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不完善,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等等。因此,女性就业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由性别差异导致的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更是道德与伦理层面上的反思,是妇女的社会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中的数量增加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其城市居留意愿对整个家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现状、就业保障和工作期望,借鉴推拉理论重新梳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发现,推力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赡养老人压力、平均日工作时间和性别歧视对女性流动人口影响显著;拉力因素中的有无亲属同在南京、平均月收入和就业前景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享受社会的发展的成果的前提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社会参与度提升;另一方面性别文化的存在以及女性自身的原因使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被歧视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三类就业歧视现象,从生理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就业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就业性别歧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中明确了男女平等就业原则,但是就业市场中依然存在性别歧视。本文从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男女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职位升迁等方面的不平等,剖析了生物性别决定论、市场机制等五个影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因素,并从创新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宋洪江 《改革与开放》2011,(10):127-128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都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并对性别歧视表示反感,其中"女性生理及心理特征"、"传统观念与男女角色分工意识"以及"用人单位潜意识性别偏好"是她们认为造成性别歧视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韩世鹏 《特区经济》2007,(2):162-163
性别歧视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它使女性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次,而且也不必要的降低了经济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男女雇员由于个性特征差别引起的工资差异的重要性,将雇主的偏好划分为主动性歧视和被动性歧视,并重新认识性别歧视及Becker关于歧视的理论。从而对解决性别歧视的对策与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汤阳 《魅力中国》2011,(8):348-348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需要建立更健全的立法机制和政府的强力介入,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从1965年出台到20世纪末,"肯定性行动"经历了两个阶段:发展时期和调整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以消除就业歧视、以期达到就业平等的"肯定性行动"在促进黑人妇女平等就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黑人妇女逐渐摆脱就业中的种族和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0.
尤丽洛 《魅力中国》2010,(14):26-27
一、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已不是一个鲜见的社会现象。?全国妇联去年9月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明显感受到性别歧视。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通过采访也发现,许多代表都谈到了这样一些现象: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都高于男生,她们企图借考研来暂缓就业压力,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陆万军  邹伟  张彬斌 《南方经济》2019,38(9):97-112
近年来,中国性别教育差距快速缩小并呈现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超越男性的现象,文章从生育政策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改善女性教育获得显著促进了性别教育平等。队列分析显示,生育政策之后的出生队列中女性相对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性别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基于生育政策地区差异和出生队列差异构建的双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以农村二孩政策地区为参照组,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提高女性相对受教育机会方面更为明显。但相对于二孩政策,一孩半政策在促进性别教育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在一孩半政策下独女户和双女户数量较少,家庭受性别偏好影响会将资源向男性倾斜,导致政策没有通过控制家庭规模提高女性相对教育获得机会。研究认为,随着中国放松生育政策,农村地区由一孩半政策过渡到二孩政策并不会对女性教育获得产生明显影响,应该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严格独生子女政策地区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同时,随着性别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性别歧视,进一步提高女性地位并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因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实现两性和谐发展,为女大学生开拓广泛的就业渠道,实现男女平等,人尽其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女性就业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女性就业趋势呈M型,且职场中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严峻、女性自身的社会定位存在问题,我国二胎政策对我国女性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女性就业难的情况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其中女性就业机会不均等、竞争不平等、竞争力不足一直是困扰着女性就业的主要问题。作为女性这一大类的特定群体的维吾尔族女性们在就业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与全女性遇到的困难的同时.自身也出现着一系列的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实现男女平等,人尽其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玲 《黑河学刊》2008,(3):130-133
社会和谐的前提、保障是社会公正,性别歧视破坏社会公正,危害社会和谐。性别歧视现象表现在就业、教育、参政、生育等不同的方面,相应的性别歧视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培养女性自强、独立的人格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改变人们对女性的旧的道德观念;完善法律和其它相关制度,排除歧视女性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雷智中 《辽宁经济》2014,(11):56-57
辽宁省女性就业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但结合辽宁省就业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行对比分析,辽宁省女性就业仍存在着女性就业受到性别歧视、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格局对于女性就业率提升和就业结构改善贡献不大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与文明程度不断发展的今天,女性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公平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是女性要求获得经济独立与财务自由的重要方式,面对现如今愈加艰难的女性就业环境,如何有效应对就业中存在的歧视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文章分析了女性就业问题的现状,重点剖析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歧视问题,并深入阐述了歧视产生的可能原因,并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有效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大学生基数增多,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严峻的就业形势更使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是实现教育公平、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职业分割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提出工资差异变动分解方法,并依据中国城镇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异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至2002年间,性别工资差异呈扩大趋势;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完全是由性别歧视的加剧造成的;性别歧视的加剧不仅体现在职业内部针对女性工资歧视的加剧,而且体现在针对女性职业分割的就业歧视的加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将有助于抑制性别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