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房地产交易比较活跃,商品房消费也成为许多人一生中较为重要的消费行为。然而我国商品房市场中种种不规范现象导致商品房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受到直接损害,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到消费者基本生存权利的实现,限制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状况,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生存利益,而且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加强对商品房消费者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住房的、以转移支付制度为主的若干制度安排,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解决,中高收入家庭住房通过限价房和商品房解决.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房地产均等化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这种特殊公共物品的公平分享,也有助于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住房政策自2005年开始,由市场化提供住房为主向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解商品房库存积压,平衡房地产市场供求是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商品房库存总量较多且分布不均,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待售商品房影响因素进行排序,从控制土地和住房市场供给、增加房地产市场总需求等方面来提高地市商品房库存化解能力,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的长期性入手,分析当前商品房市场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其负面影响,着重研究了保障性住房的优点及其对商品房不足的弥补,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作为转移支付的有效平台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最后给出商品房和保障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住房限购令的政策下,经济实力较强的一线城市,由于外来人口较多,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也较大,资金也较雄厚,出现了房地产销售量减少,销售价格上涨的局面.房地产由于价格上涨,在买卖过程中,开发商将商品房进行多重买卖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主要就商品房多重买卖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确定商品房的所有权归属和买受人的法律救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论商品房价格的超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商品价格粘性、商品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投资对象和最大笔的消费支出的条件下,由于商品房在短期内供给增加缓慢且数量有限,而需求在信贷的支持下可以相对无限地迅速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商品房的价格优先于普通商品的价格上涨,且在短期内上涨的幅度超越其在长期时的均衡价格水平。这个结论与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的历史事件相符合。商品房价格的超调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因此,货币政策应关注商品房价格的变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与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现背景包括当前的次贷危机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形式以及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梯级差异、供求矛盾、商品性与保障性碰撞的特点,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重振房地产市场活力尚需时日.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加大建设,市场中商品房的累积现象将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涉及住房消费群体、住房投机群体、开发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利益群体,各方力量的互动、博弈关系异常复杂。文章从"市场力"这一概念入手,从博弈论的视角对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利益群体进行剖析。通过对"主升力"、"主降力"和"平衡力"三种地产博弈"市场力"的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房地产市场不对等博弈的有效对策,就是实现地方政府的职能回归。  相似文献   

9.
2015年未,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2亿平方米,考虑待售期房库存后,广义房地产库存面积为32.3亿平方米,去化周期长达30.2个月,商品房增量空置率高达46%,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高库存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城镇住宅存量规模,结合进城农民工居住现状,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同时建议加强土地供应管控、引导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用好用足住房公积金、加快住房保障方式转变、推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人们对房地产的消费需求获得了巨大的释放,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极大地繁荣。根据国家统计年鉴,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大约以每年7% ̄8%的速度增长;而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房交易额则以每年20% ̄30%的速度增长,可见房地产市场的空  相似文献   

11.
12.
Deprived housing is recognized as a source of poor health, but there is still little evidence of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ing and health. While existing literature identifies neighborhood effects and the individual dwelling as factors which affect health, it does not offer a joint exam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Moreover, endogeneity is a concern in analyses of both problems. Thus far, studies addressing endogeneity have done so through experimental design or instrumental variables. The first approach suffers from problems of external validity and the latter from the lack of reliable instruments. We therefore adopt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which considers both sources of endogeneity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housing on health by estimating fixed‐effect models. We reveal how housing problems affect health depending on living conditions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ur results therefore indicate that living in poor housing is an important short‐term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 that directly affects health.  相似文献   

13.
14.
房价收入比与家庭消费——基于房产财富效应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兴强  杨锐锋 《经济研究》2019,54(12):102-117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和计算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房价收入比对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房价收入比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拥有大小产权房和不同收入阶层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高时家庭消费水平也相应较高,但房价收入比高却显著降低了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弹性;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效应受房价收入比高的弱化影响更小,拥有大产权比小产权房更能抵御房价收入比高对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弱化影响,高收入家庭的抵御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文章首先选取29个省市为样本对象,以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对其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随后,计算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住房支付能力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造成的。最后,文章从关注东部地区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不断加大经济适用房供给量三个方面给出了缩小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20.
Max  Neutze 《The Economic record》1972,48(3):357-3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