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相矛盾,又相协调.本文依据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经济背景,客观地评价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技术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黄文清  张俊飚 《经济地理》2008,28(4):656-660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所需期限的长短.文章通过构建西部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了西部地区构建起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时间大概在2017年左右,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的时间大概也在2017年.由此得出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发展所需时长在10年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是实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代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基础建设,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和营造改革开放良好环境的需要。当前生态建设问题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党中央把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盐池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用全新的思想,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是盐池发展农业,振兴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认识当前生态…  相似文献   

4.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西部大开发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传统体制下被长期掩蔽了的地域综合经济力量的差别暴露无遗。随着第二轮竞赛帷幕的拉开,西部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逐中再次被东部地区抛在了后面。西部能否找到一条成功地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路子已经成为西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化进程相时落后性决定了西部统筹城乡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基本态势的评价,西部地区不具备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建工补农模式的条件,而应当选择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实现路径有:以农村的城镇化、城镇的城市化、农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地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缓慢,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是决定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其中农业灌溉设施利用效率过低和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不明显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农业机械投入的种类,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增产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农村金融安排上进退维谷:一方面,西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男一方面,在金融机构本已短缺的西部县域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又逐步退出。本文在对我国现阶段金融支持西部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应从西部地区县域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实际出发,把西部地区县域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放在首位,构筑西部地区县域农村金融新体系,加大金融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11.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经济增长的制约和促进因素看,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尤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够减轻自己对耕地传统农业及正在被消耗的能源的依赖,并且能够降低食物的物质生产成本。”历史已经证明,人类能够通过知识的进步来增加资源。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的共同内容是耕地的经济重要性在下降,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提高。“土地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因素。”舒尔茨的这一观点对于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资源尤其是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除了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四个自治区(省)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他西部省、市、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重庆、四川两个地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水资源短缺也是西部大部分地区面临的一个困难。西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而且部分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不够稳定,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来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资源短缺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极为活跃。根据相关统计,改革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达1亿多人,其中四川等西部地区劳动力输出量居全国前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及其破解入手,认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困境的有效出路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在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职业教育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开发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发展 ,农业生产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 ,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自然差异很大的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早已形成。虽然 ,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西部地区和全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在总体上是高速发展的 ,不存在绝对缓慢问题。但是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改革开放前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14.
西北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在三农问题中特别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体制,农业生产集体化、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加上近年来在西部开展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大大促进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不单单是靠政策,要靠切合实际的农村发展动力的促进,文章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党员领导、金融扶持、农技推广等方面来研究新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中央农村政策和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入手,探讨了西部农村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因素之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农业集群来指导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观点.然后从农业集群的内涵、特点、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优劣势和意义等角度全面论证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可行性,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市化发展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农村城市化程度太低,把开发开放城乡结合部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突破口,以此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本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世梅  张玮 《经济师》2023,(8):131-132
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灾荒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影响巨大。革命根据地位于广大农村地区,不得不过多依赖农村的经济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和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太岳革命根据地在1942至1945年间接连遭受自然灾害,发生了严重的农业灾荒。战争环境下的农村经济受创,农民生活愈加艰难。为恢复生产,安定民心,根据地进行农业大生产,以求渡过灾荒难关。广泛开展群众事业,促进了农村根据地生产,活跃了经济,在根据地建设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对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现实,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探讨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许多地区都希望通过开发本地区的能源资源,参与国家重大能源工程,加快自身的发展。但是,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未在观念和体制上摆脱旧的发展模式的束缚,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忽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还比较严重。西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用能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促进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潜力和供需预测(一)西部地区的能源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