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前20年,已经完成了变革“诸侯割据”的地方性企业为全国到处可以流通的“中国型企业”;20年后,我们还要跟着WTO感觉走,逐步将中国型企业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使之逐步变成按照WTO规则运营的“世界型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政府能做些什么?”“中国企业在外投资,应首选哪些国家和地区?”“关于贸易壁垒和TBT,中国企业应怎样预防?”一串串的问题接踵而来,这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交流会上的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已增至2000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之多、增速之快均居世界前列,让先行一步的西方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热词,关注度日渐升温,参与者众多。但笔者认为,在企业社会责任热闹非凡的“温柔”现象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姑且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的“陷阱”,如不加以理性认识和有效防范,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向歧途,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国栋 《市场周刊》2005,(29):48-49
一提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内企业底子薄。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去竞争,好像现在还不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但结果大家看得很清楚。市场上充斥着毫无差异化的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手段越来越扭曲。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抢占海外市场,中国“摩帮”业内人士似乎醒悟的时间比家电业、服装业都要晚,但尽管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帮”的大小老板们已经开始了“走出去”。但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一开始并没有取得进出口资格,更多借用的是中间渠道,后来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便甩开膀子大干快上。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摩帮”海外扩张高速发展,截至到2004年底,中国摩托车行业先后有100多家企业,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08,(2):61-61
前瞻观点:战略是企业走过生死期,向更高台阶发展必须要使用的一个重要思维工具。专业化,系列化,规划化,标准化,成长性,突破性是“IBF战略星图”描述给中国成长性企业成长的魔法,是中国中小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中国企业要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必须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7.
婚庆市场进入了“薄利时代”,但中资企业,外资企业,本土企业、海外企业依然看好这个“甜蜜市场”。由是,中国婚庆市场陷入“阵痛”。追问中国婚庆市场:还有多少利润可供瓜分?前面的路还有多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当前遇到的挑战,其实是当商业环境趋于“正常化”,驱动企业成长的种种外力消失时,企业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这种挑战从企业建立之初就可能存在,只不过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把这种挑战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而现在恰好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WTO经济导刊》2008,(11):66-66
2008年9月22日,“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联手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成立“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中国运营中心”,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微型企业发展项目的推广和运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上疾驰的中国企业,总是希望能“快狠准”一路上垒成功。速度第一,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然而,中国企业意欲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完成欧美沉淀百年的资本积累,是急功近利还是与时俱进?从创办到盈利,中国企业多走速食偏锋。从十年前声势一度大盛的健力宝,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市场》2005,(1):65-65
200年11月23日“2004杜邦中国包装奖“在上海颁奖。“杜邦中国包装奖”分设“食品”与“非食品“两大类,面向整个塑料包装供应链的创意与革新,从塑料包装设计到技术、从包装生产加工企业到终端消费者。“2004杜邦中国包装奖”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参评作品102件。  相似文献   

12.
雷鸣 《市场周刊》2005,(11):22-22
在人们为中国经济发展自豪之余,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2004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采购中频频挨“宰”,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机构的“猎物”和“盘中餐”。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优虑已逐渐转化为一种具自律性的消费行为,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消费热点。面对WTO,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到世界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要适应市场需求,立于不败之地,谋求长远发展,企业必须重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从整体上对营销策略进行“绿化”。一、企业产品的“绿化”绿色观念正在激起许多国家制造商的热情。许多公司已认识到,赢利机会应以制造“无害环境”的产品为前提,开发清洁工艺,推出无污染产品,并加强废物的回收利用。产品的“绿…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愈加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逐渐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更加深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指导下,进行对外扩张,自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走出去”过程中失败过也成功过,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向优秀跨国企业学习,从国家宏观调控到企业微观改善,全方位提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加快企业组织学习发展系统升级、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国家战略的一次标志性事件,7月17日至18日,首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暨CLO首席学习官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竞争力之源和可持续之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运物流走“绿色变革之路”既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航运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中国航运物流企业的“绿色变革之路”不仅可以为航运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而且也为中国现代航运物流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中国食品“内忧外患”的一年。 国内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已经让诸多企业难以喘息。而来自国际市场上“排山倒海”式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声讨,更让中国食品企业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遇”,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遭遇世界各国如此猛烈的“集体围剿”,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8.
陈率 《浙商》2009,(7):35-35
金融危机会是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的一个好时机。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这更是寻求与国有大企业、外资企业同台竞技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9.
刘承波 《商界名家》2005,(2):122-123
目前中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家物流企业,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还处在一个“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但是,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和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这个时代很快就会远去,而进入“三国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凭什么跨过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造者的漫长征程?许多因素都会主导这个进程,比如政府的产业政策、新的科学技术、企业的新组织形式,还有更加注重“变革的文化”、“沟通的文化”和“创新的文化”的新一代政府和企业领导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