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自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社会、科技均获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多种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却早早地亮起了红灯。 分析我国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增长高峰时期。在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还不高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使得本来就显得短缺的土地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专家研究表明,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之比即城市用地系数为1.12是比较合理的。然而,我国1951~1980年和1981~1995年城市用地系数分别高达1.31  相似文献   

2.
壬卓 《房地产导刊》2004,(91):60-61
土地发展权的提法在我国目前还仅限于理论界,在实践中并未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使用。然而它并非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它起源于采矿权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开而单独出售和支配的构想,并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20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呈加速发展趋势,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外延的扩张,大量的土地被需求和要求出让。同时,由于社会公共事务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便利用土地市场的垄断权以高价出让或抵押土地使用权、收益权,从而获得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为标志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功地拉开了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序幕。可以说,厦门各类开发区、新区的建设,旧城改造和基础改施建设,基本上是依托土地市场,靠土地开发启动和支撑的。但由于开发区、区政府和企业多层次招商引资、多头供地,使土地供应规模和总量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以及生态退耕等方面还不可避免地要占用部分耕地。同时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人均耕地仍呈下降态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针对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土地整理项目等各个阶段中的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分别GPS,RS,GIS等技术在土地整理项目运行管理中的不同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以全面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改革进入转型阶段①,逐步定型下来的社会结构已在强有力地影响着改革的方向和实际的进程,城乡原社会结构的二元特征,决定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平均主义的方式承包土地,使个体小农在短期内获得了最基本的保障,但由于农村中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产业化、集约化业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规模经营与小块土地经营方式形成日渐激烈的冲突。因此,如何设立一套使农民以之为依托的制度安排,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四川省邛崃市在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实践中,形成了"汤营模式"——用村庄集体土地入股、参与企业经营,使自然村转变为农业公司,让村民们"种自家田,领公司钱"。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理论角度对城市增长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城市增长边界,并提高城市中各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讨论了土地消费内生化的城市增长模型,导出居民具有StiglitzDixit型消费函数时的居民土地消费量,得出土地消费随着到CBD距离的上升而增加、单位面积城市土地租金随时间的增长而上升、居民用于土地消费的支出增长速度慢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等定量结论;并在理论上推导出城市人口密度下降的结论,和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上大多数以私人汽车为主要交通模式的城市蔓延现象吻合。随后,在对比分析具有竞争性使用和非竞争性使用两种公共物品的成本函数基础上,通过政府地租最大化求出最优城市增长边界所需满足的条件。模型分析发现最优城市增长边界高度依赖交通费率,印证了交通设施对城市蔓延的作用,为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来管理城市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发现此情形下最优城市规模大于土地外生模型下最优城市规模,进一步说明对城市增长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从严控制建设用地供应,优化布局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低缓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用地批后跟踪管理,积极争取占补平衡项目广水市位于鄂东北,地势北高南低,依次呈山地、丘陵、岗地、沿河小块平原分布,国土总面积264517公顷,总人口91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全市供地压力越来越大,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具有双重属性。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土地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必须要求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的市场价格机制——地租与地价,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最高最佳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宏观控制地价,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开始实行城市基准地价评估和地价信息公布制度。但是,由于基准地价评估体系比直接评估宗地地价的方法体系相比相对复杂,且基准地价的及时更新一直是一个难题,所以不能连续动态有效地反应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不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土地是财富之母。湖南省衡阳市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虽然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但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558万亩,人均耕地0.79亩,已低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0.8亩。摆在衡阳市面前一道难解的课题是,随着多年的补充耕地开发,衡阳市可供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已越来越稀缺,而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实现,必然要有节约集约理念下的土地供应政策作基础。目前,我国的土地供应还存在很多粗放现象,规划滞后、以需定供、闲置数量大,土地供应政策尚未理顺。文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约供地的具体措施,针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摸清土地利用潜力,确定合理城市规模,制定科学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供应过程中要把握节奏,优化配置结构,政府要进一步理顺职能培育公平市场,将集约理念贯穿于供地计划的编制、实施和供后监管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耕地量减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由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科学研究的完善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己成为土地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国工业供地方式随着市场化的大潮律动。然而,与商业、居住及其他经营性用地相比.却明显滞后。直到20世纪末,相当多的工业用地仍然以划拨方式取得,其中既有老的国有企业占据的存量划拨土地,也有以各种名义“挤进”国家规定的可划拨供应土地范围的增量工业土地。2001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新的《划拨供地目录》,在原有的10个行业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删除了煤炭等行业,重申了营利性、非国家重点扶持的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应当有偿使用。尽管如此,进入有偿使用的工业用地仍游离于土地市场之外,协议出让几乎成了工业用地有偿使用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吕春 《上海土地》2010,(2):38-39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能有效改变以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土地管理模式.变多头管地和多头供地为政府统一管地和统一供地的新模式,走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的新的城市经营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快企业参与城市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主地整理是对城市土地的交换分合和区划整理,是根据城市规划,将城市土地中杂乱、不规则和畸零细碎不能经济使用的土地加以整合,并对整理区统一进行建设和开发,作为城市土地开发以及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合理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城市土地整理可以解决老城区街道狭窄、房屋破烂、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改造棚户区、开发闲置废弃地、搬迁污染企业,建造新型住区和公共建筑、兴办高效产业等挖掘旧城中“优地劣用”的潜力,使城镇每一寸土地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都尽可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采取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城市土地整理,以利于实行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促进土 地资源产业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项目实施到后期开发建设全过程的一体化,形成一种“以钱长地,以地长钱,钱再长地”的城市土地资源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完全得益于现行的土地政策。尤其在发达地区,土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区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土地制度应该与新的发展格局相匹配,这里面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为契机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徐州市贾汪区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成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并把煤矿塌陷地的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提到了议事日程。贾汪区开始向煤矿塌陷地"要地"。贾汪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自1882年至今已有131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基本上采取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强度开采,给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各地先后成立土地储备机构,对城市土地实行收购、储备、开发和供地四个统一,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城市土地市场开始规范.土地收益的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系统理解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是合理利用土地财政、推动政府和谐治理的前提。按照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将中国大陆省市划分三个区域,将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影响因素,运用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究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现阶段中国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普遍性,同时在不同阶段区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即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演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实施相应的土地开发模式,保持合理的供地数量,并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避免对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依赖,促进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与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以来,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推进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重庆市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通过无偿划拨土地、银行信贷、公积金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公租房建设顺利推进。舍弃“土地财政”,划拨方式供地是重庆公租房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由于公租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减免土地出让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