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文俐 《乡镇论坛》2011,(27):47-47
如今政府正在努力打击捂地炒房,打击不合理的住房消费。那么民国政府面对高房价,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相似文献   

2.
学习新加坡和德国的经验,实行大力遏制大户型和高房价的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完全必要的。《意见》既有遏制投机性炒房和控制投资性购房的办法,又有鼓励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的措施,因而是一个稳定房价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刘洁 《数据》2005,(8):26-27
高需求带来高房价 房屋需求是在满足了食物需求后,全社会最迫切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住消费的渴望不断被提升上来.在这一阶段,住房消费表现得非常刚性,从而形成房屋消费的空前繁荣,在强劲的住房需求下,房价不断被推高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被推高的程度取决于房屋的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王砚青 《英才》2014,(9):43-43
Think消费化后,能重新做出商用的高溢价吗?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海市政府明确建成10万套、7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实施旧区改造、拆除二级以下房屋70万平方米,建设配套商品房9.7万套。1月14日、23日,市政府分别召开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旧区改造工作会议,与区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这两次会议,从表面上看都是解决住房问题,实际上对消费的拉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当前外贸增速回落、投资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扩内需、促消费成为必然的选择。扩内需、促消费走房地产发展之路,原本是条捷径,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消费和投资并存的领域,因为投资过度推高房价,房地产市场被严厉调控,限购、限贷等差别化政策,  相似文献   

6.
创建中国特色的住房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建设是住房消费的物质基础.在住房建设模式的引导下,采取系列措施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引言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这使得城镇居民的自用住房消费支出涨幅巨大。而2004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六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息,这无疑又使按揭贷款成本进一步提高。在当前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制度下,那些尚未解决自用住房的人,应该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呢?是买房还是租房?  相似文献   

8.
沈正欣 《上海房地》2005,(11):25-26
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大事。可是想买房的人,是否想过,在住房消费中同样有个“节约”的细节?根据最近这一轮长达5年多的住房消费热,许多“先行一步”的消费中,已经有人因为当初买房时不注意这一细节,导致今日遭遇虽然外表与名气很“奢华”、但却不实用的尴尬。那么.当今天的你,同样也面临住房消费这一人生大事时,当是前车覆,后车戒。以下几个思路,不妨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人们涌向星巴克、宜家、麦当劳、肯德基的步伐和慷慨解囊,星巴克的咖啡为何与众不同?麦当劳、肯德基为何能与中华美食抗衡?宜家的家具真是精美绝伦吗?其实,商家已经将我们渴望和向往的生活方式蕴涵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消费体验,宣告着体验经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消费函数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在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函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房价收入比"、"储蓄房价比"两个指标,并使用"储蓄房价比"这一指标优化了模型,得到了较为简约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模型。由最终模型知安徽省镇居民住房消费是缺乏弹性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消费可以选择的代替品较少。  相似文献   

11.
持续高企的房价已成为目前最引入关注的大众问题。自今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达7.1%、创23个月以来最高纪录后,7月,此数据比1个月前又高出o.4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也同比上涨8.1%,全国房价再创新高。 高房价引发的焦虑也在日益聚集,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上空挥之不去的阴云——房价为什么会如此畸高?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了吗?房地产“泡沫”真的就要破灭了吗?由此引发另一个疑问:是地价推高了房价吗? 近日!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中国地立市场》杂志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林教授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居民住房消费能力是其住房消费加上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性支出后的余额。将之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比较,占城镇总户数40%的中等偏下收入及以下收入户不具有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能力。建议调整住房供应政策,经济适用房住房只租不售,面向中等偏下收入户、低收入户;鼓励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租赁或购买社会上的房改房、二手房、商品房。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建造面积与标准,使之适应中等偏下、低收入户的住房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0,(14):42-45
每个人对汽车的梦想都不同,因此需求各异。《汽车消费报告》调查了68位本季毕业生,一起来看看,你的要求和梦想与他们一样吗?  相似文献   

14.
《监督与选择》2009,(6):2-2
从出口驱动到投资拉动,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始终在这两驾“马车”的轮换中前行。而我们一直翘首期盼的另一驾“马车”——消费却一直贡献不大,缘何?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差异等不一而足。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姌  张涛 《企业导报》2005,(8):50-51
当今时代最大的消费热点在哪里?首推住房和汽车。由于大多数普通人的家庭财力不可能同时消费房和车,因此两之间存在着购买力的竞争,所以买了房,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不会买车了,反之也一样。因此,对于许许多多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也非富得流油的人来说,究竟是先要住得舒服,还是先要行得潇洒,倒是要费一番思量的。那么究竟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昵?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必须尽快全面启动住房市场,使广大居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从而不断拓展住房有效需求,促使住房消费热点的尽快形成。唯有如此,才能盘活存量,消化增量,真正使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支撑住房建设与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现在的问题是离全面启动住房市场,形成消费热点这一目标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关键到底在哪里?究竟如何去突破?应该看到,近年来,尽管对此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但总体效果还是不甚理想,住房市场的全面启动举步维艰,矛盾重重。其出路何在呢7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扩大内需,关键是提高人们购买力,将银行储蓄资金转化为消费资金。如何转化?笔认为:在银行信贷与人们消费之间架接一座桥梁——成立信贷担保公司,把现在银行过剩的储蓄资金,通过信贷担保公司运作,投向购房消费,以增加社会对住房的有效需求,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2003年以来,全国很多城市的房价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特别是长三角一些热点城市,房价涨幅超过20%。房价的持续上涨不仅引发了不断高涨的投资热潮,而且高房价也严重脱离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中低价位商品住宅供应不足、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无法实现以及拆迁安置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逐步显化。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导报》2005,(6):12-15
总有一种情绪会让你流泪,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受骗。我们需要它一住房。古人都有安得广厦庇寒颜的感叹,而现代钢筋水泥的森林却总朝我们冷笑。房子不是给人住的吗?为什么我们住不进那些房子,尽管它们常常空着。是因为我们贫穷吗?曾经听一药商讲,消费90%是傻子,l0%是聪明人。听后虽觉不快,但这却印证了10%的精英掌控着社会的理论。我们不得不当消费,但我们有权选择我们的消费方式,任何强权不得剥夺。觉醒吧,购房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张飒 《上海房地》2009,(12):27-29
一、目前住房消费的异化现象“消费异化”是指在消费主义思想体系下,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导致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我国人多地少,住房消费应立足于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目的,既要保障人民的正当的住房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