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李静 《财政研究》2012,(2):38-4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自2004年开始推进市场化运作。量化分析农发行市场化运作的程度,有助于研究市场化运作对农发行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对于推进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设计测度农发行市场化运作程度的指标体系,引入相关数据,对农发行市场化运作程度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支持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信贷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形成与沉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其中国务院审计署 1998年清理认定的新增财务挂账和其它不合理占用贷款高达 2118亿元。本文从如何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出发,论述了“债转股”对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不适用性及推行农业政策性不良债权证券化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靖 《海南金融》2007,(5):62-65
随着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高度集中的政策性银行多头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种监管模式存在着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以及人力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本文拟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监管着手,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监管机制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监管的不同点,以期对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监管机制的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银行是指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主要从事国家和政府指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实行保本微利的专业性银行。1994年我国根据当时的国家银行体制,将政策性业务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相互的制约机制,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目前这几家银行开始走上正常运作轨道,分别在保证农副产品收购、支持国家重点建设、推动机电产品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亟需理顺,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一、正确处理政策性银行与政府的…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已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又一个焦点。本文对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当前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的趋势和做法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实际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耀华 《中国外资》2013,(23):37-37,39
我国政策性银行于1994年成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阶段,不仅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之处,还存在着市场机制作用不到的领域。在经济体制与外部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之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应不断更新,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压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政策性银行,围绕其财务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希望有助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银行的监督管理初探范桂华杜朝运政策性银行兼有财政(政策性、无偿性)和金融(盈利性、有偿性)的特点,是财政和金融的结合体。为了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督管理,这是政策性银行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从广义上说,政策性银行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如韩国KDB、德国KFW等都纷纷利用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拓展自身的运作经营.对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而言,在经济金融化的大潮中合理地利用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同样也是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功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政策性银行运作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由此决定了它与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各政策性银行间相互渗透、互为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政策性银行在运作中与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相互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独特的职能与作用,提高2性银行的投资和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保本微利经营,把政策性银行的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国策,我国主要政策性银行也都开办了“境外投资贷款”业务,但由于受到传统贸易融资模式的种种限制,导致这一信贷品种发展缓慢。本文试图就境外投资贷款中引入项目融资的运作模式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论证政策性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基础上,以政策性贷款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研究对象,对我国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性融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政策性贷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应不明显,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应明显。今后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性银行,引导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以及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方式来提高政策性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政策性贷款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对政策性金融多元化需求现状,农业政策性贷款运作应实现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并逐步由政府主导,专业银行投入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政策性贷款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求。面对当前农村经济对政策性金融多元化需求现状,农业政策性贷款运作应实现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并逐步由“政府主导,专业银行投入的单业务模式”向“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被国务院作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先行者,批准其在2007年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本文从宏观监管的角度,通过分析当前国开行商业化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深入剖析国开行的监管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国开行商业化改革后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战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猛,成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这对当前以政策性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策性金融理论提出了改进要求。通过对我国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以AMC和AIC公司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体现政府意志、享有国拨资本、实行特许经营等方面符合政策性金融的一般性特征。二是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标的具有非标准化特征,采取的运作机制更加市场化以及发挥的功能更侧重逆周期调节,这与政策性银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郑波 《上海金融》2006,(12):59-61
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组建十余年以来,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新的模式和路径的选择。本文将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分析和介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有关问题、特别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首先探讨了国外政策性银行立法的一些特点; 然后对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有关问题, 包括我国现行主要的政策性银行立法文件、我国现行政策性银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政策性银行法的必要性、制定中国政策性银行法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最后, 作者就中国政策性银行法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簟性银行法,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缺乏从法律层面对其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的界定,致使其行为边界存在模糊性。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良性发展,有学者认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在某些领域内存在“冲突”,商业性银行也抱怨政策性银行染指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因此,在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的情况下,理性思考和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边界显得尤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通过界定政策性银行行为边界,一方面规范和促进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性银行法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政策性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政策性银行不是“第二财政”,国际经验为我国政策性银行良性运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我国国情,本文从法制构建、政策导向、市场运作以及完善管理结构等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