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贤路与言路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议大夫魏征的这样一段对话,唐太宗问:做皇帝的是由于什么样的优点而成为贤明的?又是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的?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英明,而片面地只爱听少数人的话就糊涂、愚味。自然,唐太宗、武则天重用魏征、狄仁杰等人,其真正用意只有一个:使自己的统治巩固,龙袍世代相传。但是,他们毕竟能“思贤若渴”,“从诛如流”,做到“兼听则明”,在这一方面,对于现在的怎样用人,足以引为明镜。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在犯颜敢谏的宰相魏征去世后,十分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官者来说,从其走上仕途、卸任调动、告老退休直至离世,在客观上也有三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守成当忧患     
“守成忧患”之说,始见于唐,并作为治国准则,为历代推祟沿用。以开创“贞观之治”而誉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与侍臣共探“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与魏征各执一词,最后李世民结论:“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于诸公慎之。”李世民的高见在于:创业与守成都难,但创业之难“已往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守成之难。“难”即“患”,因而“诸公慎之”,守成当忧患。  相似文献   

4.
官在得人     
卞卡 《陕西审计》1998,(1):41-41
有“贞观之治”、“上君”之誉的李世民有句名言:“官在得人,人不在多。他曾以伟大气魄批驳了吏部选官7000余人的内阁编制,而果断裁定为700人,他大胆而独具慧眼地选用了魏征、房玄龄、林如晦等韬才贤士,遂使“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英明决策屡屡脱颖而出。节世民胸有成竹地说:“我以此街天下贤才足矣!”  相似文献   

5.
王文卓  刘雯 《民营科技》2009,(6):205-205
资源的紧张使“绿色生态建筑”兴起并推动其不断发展,那么“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应具备什么条件呢?它的发展前景又如何?  相似文献   

6.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8,(9):108-108
作为新任主管,面对比你年长的下属、女性下属、晚辈下属,你该如何“艺术”地进行批评?如何让逆耳忠言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相似文献   

7.
张彭跃 《人力资源》2017,(10):92-95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前去投奔曹操,曹操惊喜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到门外迎接.许攸由此成为曹操此役获胜的关键人物;李世民为了魏征,抛却当初对方想置他于死地的前仇,不计前嫌,接纳魏征,成就了一段君贤臣直的佳话,推动了唐朝初期的人才纳谏之风.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公元627~649年,被史学誉称"贞观之治",它创造了君主时代最和谐的君臣关系和最文明的政治环境.说到"贞观之治",不能不提魏征,因为正是魏征敢于直谏的胆略和善于协调的智慧,帮助唐太宗理顺了唐朝初期朝庭内外各种复杂的关系,才使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方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孟为 《经营者》2012,(20):158-159
在中国商用车众多企业的新产品宣传中,“比肩世界”、“比肩欧美”已经成为常态的话语。现实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刘文瑞 《财会月刊》2010,(1):I0009-I0009
《资冶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派朝廷大员出使,正式任务是册封西突厥可汗。交代完正事,李世民下令,让使者顺便买一批好马。论情论理,这个附加任务不算过分。马匹事关唐朝国防,重要性不比出使突厥低。古代交通不便,另外派员买马费时费力,捎带办理能够大大节约成本。人们一般会认为,这种顺便办事合情合理。然而,善于挑刺的魏征揪住这件事,把李世民指责了一通。  相似文献   

11.
一位镇长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两句古训:“为人君者,身边须有谔谔者”;“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笔者认为,这位镇长如若真心愿听“谔谔者”的谔谔之言,实在是值得称赞,但愿他能身体力行,认真付诸于实践。所谓“谔谔者”,无非是指实话直说,敢吐真情的正直之人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领导者,均是“谔谔能昌诺诺亡。”唐太宗李世民常听魏征的谔谔之言就是例证。魏征从巩固大唐江山着想,光明磊落,襟怀坦  相似文献   

12.
自有计算机网络以来,网络安全就成为网络使用者尤其是网络管理员不得不面对的头疼问题。随着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尽管我们在不停的努力去“做”,但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计算机网络相对正常地运行,发挥作用,而少受“骚扰”呢?  相似文献   

13.
时下,劳动者的“高温权益”已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那么,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劳动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又应当如何进行维权呢?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文化》2009,(9):78-80
核心问题:如何听懂客户话语中的深层含义?如何揣摩客户的心理活动? 当事人档案:徐姗,泰康人寿山西分公司保险代理人,入行半年。 听懂客户话语中暗含的深意才能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使保险营销顺利地进行下去。然而,并不是所有客户都“直言不讳”,要想真正听懂客户的所表达的深意还需要技巧,有哪些听懂“弦外之音”的技巧呢?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客户的外在表现,揣摩客户的心理活动?如何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模式,但是怎样的会议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怎样的会议模式能使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并且事半功倍?目前,部分房地产经纪公司正在借鉴日本松下先进的“夕会模式”进行人才管理和信息交流,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那么什么是“夕会模式”呢?“夕会模式”具体如何实施呢?  相似文献   

16.
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估■潘坚荣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资产,面对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只要有适合的专业人员便马上招聘下来,如何管理这些专材,免使他们成为“问题员工”呢?“问题员工”产生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主要的还是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在某些程度上和事务所的经...  相似文献   

17.
“营销到底有何捷径可寻?”,“到底该如何使自己的营销水平更高?”,“我怎么才能超越别人成为业务精英?”……经常有营销人问我以上问题,其实这几个问题殊途同归,都是讲如何又好又快地提高营销人的综合水平(包含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那么营销人提升有无最佳途径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领导比喻成球队的教练,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教练呢?“对事不对人”到“对人不对事” 我们在传统的管理中,尤其在产生错误时,常常会强调一句话:我们对事不对人。但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吗?我们关心的只是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关心的只是问题本身。这样处理固然可以使公司一团和气,而且有”不能再发生此类事件”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九"悲剧的三大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先是一面镜子,“三九”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企业家悲剧为镜、以企业悲剧为镜,可以正什么、明什么、知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09,(5):126-126
“亚健康”已经成为困扰白领和富人阶层的一种潜在性疾病,因此,定期的健康体检将是这—人群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参差不齐的体检机构,消费者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呢?哪一家体检机构最受到白领和富人们的青睐?什么样的体检服务最受到消费者的由衷欢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