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镇经济》2006,(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好五项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五项原则,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2.
胡威 《魅力中国》2010,(33):27-2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手段,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但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优势和办法。四川省平昌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是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这项措施不仅告诉我们,在类似平昌这样的贫困地区要建设新农村,“给钱,给物,不如选出好干部”,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事实上,公推直选已经成为当地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力地带动了平昌其他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和经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完全有条件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认真总结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全国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个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不同部门担负着不同的建设任务。供销合作社只有找准位置,把握重点,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自身优势,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努力成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主导力量,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力量,培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真正成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武琪 《发展》2007,(2):73-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农村”“新”在哪里?当前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它和建设和谐农村有什么联系?对此,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农民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中国化,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利益,积极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供销社系统在认真贯彻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呈现出生气蓬勃的势头。在今年初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白立忱主任提出要发挥城市供销社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指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机遇和空间主要在郊区农村,难点和薄弱环节也主要在郊区农村。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把贯彻领导指示精神与上海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发展创新,发挥城市供销社的独特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计划建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可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设科学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都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相比较经济建设,徐州的文化建设还显得相对薄弱。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新农村文化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和不足.需要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在影响新农村建设全局的高度,科学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海蓉 《发展》2006,(11):104-105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城乡互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的更高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福建省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辛勤努力,成绩显著,但按照新的更高的要求,差距还不小,尤其在边远的老区乡、村,存在更多的困难。为此,革命老区应该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用现代观念引领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因地制宜,选准项目,以建设产业区块为重点,带动一片乡镇,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障碍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旨在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离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新农村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商务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其商务职能,积极全面、扎实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三农”,推动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规范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宁波通讯》2009,(6):9-10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村新体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松 《乡镇经济》2006,(7):50-5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方面来抓,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也将对原有的较为落后的农村体育有较大的促进,使之形成科学、规范的新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7.
孙佳 《内蒙古工作》2006,(10):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包头市作为重工业城市,在“大工业”与“小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中,农村经济仍占整个国民经济较大的份额,“三农”问题不仅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也是实现建设经济强市发展目标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位置,以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山经济》2007,(3):1-1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省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唐山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四城”的奋斗目标。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一个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保障、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本支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为有效载体,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狠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作出新的贡献。要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工业强县理念。把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关联互动道路。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厦门优化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为加快厦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厦门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本文拟就厦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党建中 《发展》2006,(7):77-78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中蕴涵着平安建设的重大命题和深刻内涵。深化农村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平安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