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印光对弘一的思想影响与弘一的信仰归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印光对弘一的直接思想影响,包括提倡"息心专一念佛"法门,提示掩关修行、书写佛经的方法等方面,直接促进了弘一的修持,促成了弘一的书法从"游于艺"到"志于道"的跃升。作为律宗宗师的弘一,以信仰弥陀净土的净土宗为归,目标在于解脱痛苦了生死,达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心境。印光专修净土宗,弘一兼修净土宗,相应的选择,不仅是个性化的选择,也是切合佛法宗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仇家京 《杭州研究》2008,(1):190-192
本文通过对云栖寺的沿革、净土八祖莲池大师事迹以及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论述,建议将现址杭州工人休养院迁出该地,以恢复云栖古寺这座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佛教名刹,使杭州佛教文化遗产这一重要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敬全 《西部大开发》2010,(5):78-78,80
净土信仰始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约在公元一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兴起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地区就流行过净土信仰的经典。佛教传入西域后,净土思想随之传入并且在西域获得较大发展。东汉时净土信仰的经典经西域传入中原并取得空前发展。本文以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二者的兴衰为主线,分析了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家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2):126-130,196
印光与太虚各自开创并引导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两种主流,他们彼此间曾有互动,太虚对印光的历史定位有极高的评价。他们弘扬佛法的人生志趣、佛学思想尤其是净土理念有同也有异,他们一致推崇佛教的净土信仰,相异之处在于印光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太虚则是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进而提出“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的现世理想目标。印光更具出世之心,重于承继传统;太虚则更具入世之情怀,其努力也有着更多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世纪著名歌论家藤原定家在《每月抄》里提出的“有心”理论,作为当时没落的王朝贵族的艺术观,贯通“愍物宗情”、“妖艳”、“幽玄”等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博采众长、绝伦逸群,开一代歌论新风。从平安朝贵族兴盛时起至镰仓时代武士阶级出现时止的四百余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使宗教思想产生深刻的变化,古代神道、皇家贵族已从人们思想中丧失威严,“诸行无常”、“欣求净土”的禅宗、净土宗等等于世盛行。  相似文献   

6.
董祥勇 《改革与开放》2016,(21):101-103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因其鲜明特色而获得生命力.在禅宗的思想构成中,净土理想是重要的方面,涵摄消极和积极两维,而实行意识则是禅宗渐显的宏旨.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当下,净化民众心灵、引导民众向善、力促民众实干等,本属禅宗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之价值的内容构成,都对“中国梦”实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的青年观思想,主要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系统反映了胡锦涛对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青年人才观等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胡锦涛的青年观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婷 《魅力中国》2011,(5):312-312
道教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道教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纵观其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诸多的哲学原理,本文试图在阐述道教历史的基础上对其蕴含的哲学原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任爽 《魅力中国》2014,(13):22-23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革中,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变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苟况诞生于这一动荡的时代,后人称之为“荀子”。荀子是先秦以来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家,他不仅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精华,而且对当时的主流思想进行强烈的批判。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发展成为独特的苟学思想体系,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荀学”。荀子思想的基础和精髓是他的性恶论,本文旨在探讨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及化性起伪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高志广  冯文星 《魅力中国》2011,(12):171-172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神本的“天命观”转向人本的人文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重要标志。其人文生死观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一重大思想文化转型。孔子注重现实人生,追求现实有限生命的不朽和永恒,这与崇信彼岸世界、寻求来世归宿的宗教信仰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何彦东 《魅力中国》2011,(7):332-332
庄子提出了“养神”的主张,指出“养形之人”与“养神之道”的区别,并通过对养形派的批判,以建立其独特的养神之说。庄子尽管在修持上强调养神,但也并非无视形体的存在。相反,幻想通过“虚静纯粹”的方法,到达形神合一,长生久视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论著中没有开放观论述,但蕴藏着开放观的思想。中国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开放观的思想,取得了各个阶段的实践成果,创新、丰富了开放观理论内涵。当今世界在“脱钩断链”背景下各国自保趋势日趋增强。应对复杂局势,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开放观为指导,以计天下利、谋人类福祉为己任,以聚力提升生产力水平为主线,以高质量开放模式为宏观战略,思考并突破新时代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慎到在战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政治思想进行了道、法融合的新努力,对战国中后期的中不害、韩非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君道观”是慎到政治思想的理论核心,集中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本文从历史课教学出发,从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统治之道和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等方面来探讨慎到的“君道观”,揭示这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4.
李皓月 《理论观察》2008,(1):130-13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香港文坛出现通俗文学,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塑造一系列英雄人物、“民族平等,以人为本、和平共处”原则等等,以及这一原则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这种确立中国多民族的国家形象,但同时大力批判民族独裁主义的观点在当时无疑是具有进步性的,今天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高校要将“中国梦”的内涵、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理想结合起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借助网络解读、传递“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人本观--解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淼 《理论观察》2004,(5):17-18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现实生成。  相似文献   

17.
在生命的潜意识里,“净土”具有佛的理念,令人无限神往。“净土” 净得让人清心,让人悦目,让人不由自主地向往一种远古的宁静与回声。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在领导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创造了“方志敏式”的革命业绩,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宗旨观”的鲜明写照,对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学习方志敏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尽职尽责的工作业绩、清贫廉洁的人格风范,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学风问题是思想路线问题。在学风问题上,要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要么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舍此无他。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程中,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努力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舍,逐步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同时提出了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方法,坚决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生产关系的一 个重要方面,其管理模式比较多,受中国 国情的制约,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必然具有中国特色,必然要体现社会主 义的本质。我们应当树立中国特色的人 力资源管理观,不应当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套到中国的头上。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