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在2012年至2020年间,长三角要建设成为我国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我国西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而新疆喀什正处于这一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我国唯一与巴基斯坦在地理上接壤的地区.作为新疆自治区确定的南疆西部的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喀什有着通商贸易的深厚历史渊源,是我国向西开放进入国际大通道的重要门户之一,具有发展边境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袁卫 《西部金融》2007,(6):34-36
建设重庆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打造"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离不开区域金融中心的强大助推作用,重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很难通过依托区域经济增长,带动金融机构集聚的这条路径.可行的方案是选择市场推动型的发展策略,率先打造具备创新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或填补其他市场的"战略空白区",走出一条机构逐渐增多、功能逐渐增强、辐射逐渐明显的市场体系推进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上海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出,长三角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书根据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市场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具有国际经济一体化、次区域理论和区域合作理论三个源流.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自于市场主体和政府,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次区域地方政府由于其特有的经济功能而成为一体化过程中具有二元动力倾向的利益主体,这种一体两面的动力机制发生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区隔化的两大对冲力.演绎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曲折进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价值目标在于形成产业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构建世界级的大都市群,实现次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以及探索更具普适性体制创新意义的区域一体化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概况:由林兴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多区域合作物流物联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BGL098 ),研究时间为2011年7月到2016年6月。研究意义广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多区域物流交汇的中心,在区域物流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环境、交通网络、旅游发展等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与基础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发展为目标,本文提出分步分阶段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演化体系:(1)极——主轴;(2)星——次轴;(3)点——网络;(4)围——外连轴.为了突破行政限制,整合资源、打造区域精品,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旅游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协同体系,未来需要打造5个旅游发展地带和3个旅游发展组团.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业在未来发展中要顺应潮流、转变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旅游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大力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宁波于2006年2月提出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当前宁波处于全国金融中心的第三集团,与其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不相匹配,应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基于当前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宁波应明确进入全国金融中心第二集团的赶超目标,选择承接与延伸、合作与错位和特色与辐射等三大策略,采取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健全区域金融机构体系和发展国际金融特色服务等三大举措,早日建成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以其特有的地缘等优势,全方位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能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较少、文化影响力弱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黑龙江省的自身优势,提升其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要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东北亚最大的现代农牧业示范大基地和粮食交易中心、东北亚地区一流规模水平的石化生产大基地和研发中心、东北亚地区功能最全的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大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东北亚地区最具特色旅游大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0.
西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此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基于近几年有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争论,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金融水平、交通区位以及国际因素对西部区域金融中心进行空间布局分析、功能定位分析;提出两个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和两个涉外区域金融中心的空间布局,分别对其功能进行定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