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2,(9):32
Q:异地高考有何不妥当之处?异地高考对推动教育公平施加了怎样的影响?张千帆:首先,说明一下提法。"异地高考"比较容易引起误解,到底哪里是"异地"、哪里是"本地"。现在我们一般称为"学籍地高考",政府和家长有时称之为"劳工输入地"。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完全是高考户籍限制和分省命题制度造成的。这些家庭长期在京沪等大城市工作,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却不能在当地高考,是对他们平等受教育权的严重限制。允许他们在学籍地高考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高会燕 《新西部(上)》2013,(7):145-145,147
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解决了考生户籍的障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异地高考能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观点     
《中国西部》2012,(36):102
实现异地高考,关键是开放异地高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吴遵民作为人口流入较大的地区,如果北上广的异地高考问题不解决,基本上等于我国整体的异地高考问题没解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相似文献   

4.
上海15岁非户籍女孩占海特,因不肯妥协返乡读书而辍学在家,在微博上高调争取异地高考权利,与户籍人士就异地高考"约辩"。北京非户籍家长因争取"异地高考"权利与北京籍家长发生激烈争吵……随着2012年底的临近,在随迁子女家长翘首企盼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同时,一场城市"本  相似文献   

5.
异地高考根本就不是教育部一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异地"的基础教育资源承载力、相应配套的医疗设施、财政拨款、甚至当地交通等等,都是异地高考背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呼吁了多年的异地高考,何时才能在"北上广"这样的热点地区真正实行?着急的不光是家长,教育部一样很着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教育部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对各省(区、市)  相似文献   

6.
"大限将至",备受公众和学生家长关注的京沪粤异地高考方案到底何去何从?几个月来,每逢周四,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教育部信访办偏僻的小院里,因为异地高考",京籍家长"和"非京籍家长"激烈地表达着各自的观点。互联网上,京籍人士将支持开放异地高考的家长称之为"异闹",并明确表示,北京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公共资源本来十分充裕,正是因为不断涌入的外地人口,严重影响了本地居民的正当权益,而开放异地高考则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相似文献   

7.
微言微语     
《中国西部》2013,(9):126-127
微话题@恢复全国高考统考@金羊网:#全国两会#【俞敏洪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考】"异地高考政策一瞬间就把公民分成三六九等。这个政策有意义吗?当然没意义。"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直言不讳地说,并建议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即坚持"全国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8.
视觉     
《中国经济周刊》2013,(21):54-57
考古代也有关于"异地高考"的博弈。明代严禁读书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应试,导致有人需要骑马、乘船甚至步行百千里返回原籍赴考。公元1600年,经过不懈努力,常在外经商的浙江盐商及其子弟得到了"商籍"(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接着朝廷下令,允许盐商子弟参加"异地高考",且"录取指标"由当地提供。2011年8月,西安,放暑假的17岁四川籍女孩李丽和父母在一起。她从小在西安长大、读书,因为高考,不得不返回老家读高中。  相似文献   

9.
现状     
《中国西部》2012,(36):103
截止目前,除黑龙江、山东、江西、安徽、福建已经出台了明确的异地高考条件外,江苏、湖南、湖北、云南、吉林、海南、浙江、天津、上海、广东、辽宁、陕西、广西等地明确表态在年底会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共18个省份的异地高考条件将明朗。本刊编辑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出《全国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出台进展表》。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琦 《中国西部》2012,(36):100-101
因不肯妥协返乡读书而辍学在家,在微博上高调争取异地高考权利,与沪籍人士就异地高考"约辩"……近日,15岁的非沪籍女生占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获得众多类似遭遇者支持的同时,也被部分沪籍人士斥为"蝗虫"。(12月3日《京华时报》)包容性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胸襟和气度。上海虽一向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2,(9):28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实行高考户籍限制政策,即本地只接受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样就导致广大非户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高考前夕来回奔波,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谓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  相似文献   

12.
山东推出的这一方案,一步到位打破了高考的户籍限制,实施具有实质意义的异地高考,可谓探索异地高考的破冰之旅。然而,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山东的这一做法,却面临难以推广的尴尬……  相似文献   

13.
在公众的翘首期盼下,包括京沪粤在内的14省区市已先后划定各自的"门槛".在已经公布方案的省份中,黑龙江、安徽、重庆、河北、湖南、吉林、辽宁、浙江8省市将在2013年正式实施异地高考方案,而上海、山东、福建、江西四省市将在2014年开始实施.北京、广东方案则采用过渡和渐近的方式. 到此,喊了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终于在各地陆续解冻.  相似文献   

14.
于霏 《中国西部》2012,(9):28-32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实行高考户籍限制政策,即本地只接受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这样就导致广大非户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各省区的课程、考试都有较大差异,习惯了当地教材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加上高考前夕来回奔波,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谓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5.
王晓璇 《理论观察》2015,(2):118-12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流动人口呈现总量迅速增长和在城市居住时间不断延长的主要趋势。加之国家《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颁布,各地相继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然而,在异地高考改革中却存在不容忽视的利益冲突,其中包括户籍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本文在分析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内容及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利益冲突的表征以及边界分析探究冲突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3,(9):126-126
#全国两会#【俞敏洪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考】“异地高考政策一瞬间就把公民分成三六九等。这个政策有意义吗?当然没意义。”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直言不讳地说,并建议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即坚持“全国统一考试。”  相似文献   

17.
在2012年收尾时,京沪两地因异地高考让全国的目光聚焦。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地放开异地高考、打破高考门“户”之见的“破冰”之举着实令人欣喜,回应了当下广大百姓对教育领域最现实、最迫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江晏 《中国西部》2012,(9):34-35
今天的中国高考改革,有一副最沉重、最尴尬也最喜剧的表情。改革开放30多年,成亦高考,罪亦高考。在全民关注、社会高度敏感的压力之下,背负了超乎自身承受能力的沉重使命与包袱,高考改革的前行更像是挣扎,脚步总是跟不上期待,花样百出却进度迟缓,边出新闻边挨骂,很少能讨好。然而回头看看,毕竟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高考改革新方案"、"异地高考"、"一年多考"、"本专科分流"、"自主招生扩大范围"……这里的每一个词语、每一种说法,都能撩拨成千上万家庭的敏感神经,影响着数以万计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走向。"百年树人"的教育,原本不该多出新闻,而现在,  相似文献   

20.
视觉     
《中国经济快讯》2013,(21):54-57
古代也有关于“异地高考”的博弈。明代严禁读书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应试,导致有人需要骑马、乘船甚至步行百干里返回原籍赴考。公元1600年,经过不懈努力,常在外经商的浙江盐商及其子弟得到了“商籍”(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接着朝廷下令,允许盐商子弟参加“异地高考”,且“录取指标”由当地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