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4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明确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不再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包括在内,而是规定该类型的权益性投资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  相似文献   

3.
《金融会计》2014,(7):77-80
一、国内动态(一)我国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3月13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1、新准则主要内容 (1)定义 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定义为“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2)初始确认 如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例如,眙并B,且双方同被C控制,则A应按照B的权益在C的合并报表中的账面数,确认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情况下,根据出资方式不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等相应的会计准则,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于2014年初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版),该准则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该准则呈现出十大变化,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实现了与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动态     
《新理财》2013,(1):17-17
财政部明确长期股权投资等披露事项 2012年12月18日,财政部公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期股权投资(修订)》等5个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相关披露问题进行明确。财政部表示,现行准则正文中并未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于原来几类股权投资中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会财会》2006,(7):58-6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二章初始计量第三条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  相似文献   

7.
李新 《税收征纳》2005,(10):34-35,37
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按权益法核算,并且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而税法规定,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都属于股权投资支出,即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又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  相似文献   

9.
涂必玉 《财会学习》2014,(12):20-2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统一执行七项新会计准则,包括以《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4l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为代表的三项新增,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嵌套使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等四项新改。其核心思想有二,一是修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把原来笼统地归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四类权益性投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1月4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小企业准则")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笔者通读小企业准则,感觉小企业长期投资的核算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  相似文献   

11.
一、权益性投资收益的财税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应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对投资收益的确认也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以下简称"《3号解  相似文献   

12.
李清华 《云南金融》2011,(3Z):70-71
<正>2010年11月4日,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小企业准则")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笔者通读小企业准则,感觉小企业长期投资的核算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2年第8期刊登郭晓同志《试述完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公式》一文(以下称《郭文》),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以后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原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如何恢复、如何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设计了计算公式,很有创意。但笔者认为《郭文》的公式有些不足,仍需改进。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年度以后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如果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大于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  相似文献   

14.
试析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冰冰 《会计师》2009,(7):16-17
<正>新的准则体系对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原来《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内容,细分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两部分。其中,原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将  相似文献   

15.
程锋 《财会学习》2006,(7):22-24
一、<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相似文献   

16.
杨星凤  周建林 《会计师》2008,(12):23-23
<正>现行会计准则对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见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等具体准则。本文将之归纳整理,以窥证券投资会计处理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刘斌 《税收征纳》2004,(5):36-37
(一)相关规定。财政部2003年5月8日在《关于执行&;lt;企业会计制度&;gt;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第11条对《企业会计制度》第2章第22条第4款进行了修订:“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由两个具体准则进行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四类。企业应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金融资产的归属和会计核算,本文将这四类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持有期间、计提减值准备、出售环节会计核算的差异进行梳理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对企业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对子公司以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关系的联营和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方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应享有的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方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收益。在投资准则修订之前,《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提及过这一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还对此规定进行举例介绍,现修订后的准则将这一规定载入准则正文,可见对这一规定给予了足够重视。笔者现依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研究权益法下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相互出售资产时,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和转回,以及属于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有关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的确认和抵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