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通过压裂造缝和煤(储)层顶、底板地质特征研究,本文提出了4种煤层气压裂层位模型,即顶底板构造假整合及不整合压裂层位模型、顶板牵引褶皱压裂层位模型、底板底缘褶皱压裂层位模型。研究发现,选择在煤(储)层顶、底板合适层位进行压裂比在煤(储)层中进行压裂能更好地达到煤层气排采效果,并能将包括煤层顶、底板页岩气和致密气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川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系的主要分布区。通过研究延川南地区的主力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层吸附性、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等因素,认为延川南地区煤层具有层数多、主力煤层厚度大、储层含气量高、顶底板封盖性能好、构造简单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是中高煤阶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与已获得较好煤层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效果的大宁—吉县和韩城地区相比,延川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煤层渗透性是影响煤层气含量及能否持续高效抽采的重要因素,裂缝是煤层气藏主要的渗流通道,识别出煤层裂缝空间展布可为研究煤层气储量以及煤层气开采生产井密度和位置、布置注水井网、控制注水压力及注水量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结合油气勘探中岩心定向方法,提出一种将古地磁岩心定向技术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新思路。结果表明,通过获取黏滞剩磁(VRM)来对煤心定位的方法可以实现。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具有可定量化、操作简单、成本低、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为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我国煤层气的储量十分丰富,但是受到煤储层地质条件复杂、渗透率低等条件的影响,我国煤层气开采效率较低,限制了煤层气的开发。因此,如何提高煤储层低渗透,从而提升煤层气的开采效率,成为相关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开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矿区属华北板块板内区嵩箕构造区嵩箕断隆,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单斜构造,滑动构造主要为罗湾滑动构造和HF_1滑动构造。主要可采煤层为二_1煤层,位于二叠系山西组下部,属于中厚~厚煤层,根据煤层稳定程度,其属于稳定煤层。区内二_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介于2~13 m,大多位于3~7 m。若以后有新的矿井地质资料,应该及时进行二次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以后的地质勘查与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孙华超 《魅力中国》2010,(35):373-373
煤层气是一种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新型洁净能源,其赋存在煤层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地质与常规天然气的不同与联系,常规天然气的地质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煤层气地质研究还需要很多工作。但煤层气地质的研究可以借鉴常规天然气,因此,对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进行地质成因、气藏地质类型与赋存状态以及运移特征等地质特征的比较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促进煤层气地质研究更快的完善,还对煤层气含气性评价工程、开发工程以及煤储层模拟软件开发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造特征控制着煤层展布规律和煤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查明矿区构造发育特征是煤矿安全开采的基础。为厘清大同煤田塔山矿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基于地质详查报告和野外实地勘探工作,划分了不同延伸方向的构造体系;依据区域地质志及前人研究成果,厘定了不同体系构造的形成其次和形成的应力机制。结果表明:塔山矿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大多为开启性正断层,逆断层罕见;发育① NE-SW和NNE、② NW-SD和③ NEE和E-W 3个体系构造;分别形成于燕山早—中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和海西—印之期,喜马拉雅晚期—现代构造运动加强和改造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塔山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董华松 《魅力中国》2013,(22):349-349
告成矿区位于大致呈东西走向的颖阳一芦店向斜的东段南翼,矿区内主要构造为“滑动构造”,它由滑动面、下盘及上盘的滑体构成,此构造影响井田范围迭75%左右。因受滑动构造的影响。告成井田内二1煤层顶扳大部分为外来岩层,缺失大量地层。致使不同地段煤层顶板岩性差异变化很大。造成煤层顶板含水性区域变化很大。通过对滑动构造条件下项板含水层的补、径、排特征分析研究.为告成矿区的顶板水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层注水、采空区积水和井下水害等因素会使待开采煤层和处于自燃带的遗煤不同程度地增加含水率,而水分对煤自燃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应用程序升温试验,结合红外分析,对某矿区不同含水率煤样的氧化规律进行研究,测定其交叉点温度、气体产物和官能团变化,分析不同含水率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抑制煤自燃。  相似文献   

10.
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区域超前探查治理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底板灰岩水害防治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探查治理时间超前、探查治理空间范围大、水害隐患整体消除效果好等特点。本文分析了新集煤矿底板灰岩水害基本特征,研究了1煤组煤层底板灰岩水害区域超前探查治理的技术方法。针对煤层底板发育厚层非完整隔水层的矿井,应用定向水平孔钻探和注浆探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水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量。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其资源量为基础的,客观地评价煤层气量,用科学的方法计算煤层气资源量,准确地预测区块的煤层气资源量,是煤层气开发利用评价的重要内容。煤层气资源量是影响煤层气有利区评价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在新汶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技术创新在煤炭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矿区中的作用,分析了新汶矿区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在建设生态文明矿区中与煤炭开采、非煤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等具有重要关联作用的新技术。着重研析了利用粉煤灰及污泥合理配比改良盐碱地沙地及矿山退化土地技术、以矸换煤绿色开采工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矿山设备再制造技术、矿井乏风利用技术和RDF处理技术等为代表的对建设生态矿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毕全贵 《魅力中国》2014,(15):260-260
鑫龙煤业龙山矿21采区21031工作面位于龙山向斜东北翼,本区为单斜构造,煤菇产状变化不大,走向变化不大,煤层倾角10°-15°,平均12°,本区开采的二1煤,位于山西组底部,上距鲕状铝土质泥岩(A层)75m,下距C3L8灰岩35m,大煤伪顶不发育。  相似文献   

14.
地瓜二井田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城南,含煤地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17_(-2)号煤层厚度0.47~13.98 m,平均3.58 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为中灰,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低磷、特低级砷、低氟、高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为民用、化工等用煤。17_(-2)号煤层是资源量最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分析研究其煤质特征及工业用途,对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居栋 《魅力中国》2014,(9):118-118
1引言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1986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0.6Mda。矿井主采煤层为二1煤,煤层总体呈现一走向东西的向斜构造,煤层在矿井南部边界和北部边界地表均有露头煤,大平矿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是与煤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主要成份是甲烷(CH4),含量大于95%,热值与天然气基本相同,在8000大卡/立方米左右。煤层气与天然气可以混合输送,混合使用,相互替代;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气体能源。在美国,生产的煤层气往往直接进入天然气管道进行销售。煤层气除了可以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外,可以用于发电,以及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和炭黑等。近年来,随着煤层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及其日臻成熟,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和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煤层气有望成为21世纪补充或替代天然气的洁净新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刚刚起步,在能源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加快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震 《科技和产业》2024,24(3):166-171
为研究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总结聚煤规律,归纳聚煤模式,综合运用煤田地质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胡家河井田4号煤层的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内陆河流相沉积,其中河漫沼泽、牛轭湖以及泛滥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是4号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富煤带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并向东部和西部延伸,富煤中心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与地层沉积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靠近西部的古河道时,煤层出现分岔、变薄、尖灭的现象,古河道流经区域富县组和延安组地层全部缺失,形成无煤区。研究成果对于该矿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体能源主要包括一次能源的常规天然气;非常规的煤层气、可燃冰、页岩气、非生物成因气等;以及经加工转换得到的沼气、煤制天然气、液化气、人工煤气和氢气等。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储层普遍渗透率低,吸附性强,基本无自然产能,目前,主要增产技术手段是采用压裂构建复杂的人工裂缝网络,增加采出通道。超临界CO2具有低黏度、高扩散、低表面张力的特性,可应用于压裂改造,增加采出效果。为研究煤样中不同温压、相态条件下CO2对CH4的置换能力,评价超临界CO2压裂强化煤层气高效开发的作用,本文以韩城矿区煤层气为例,开展煤样孔隙结构特征评价及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相比CH4,CO2在煤样表面具有更强的吸附性,CO2具有竞争置换能力,可用于强化煤层气高效开发;CO2在煤样中的吸附性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高压时,增加幅度趋于平缓,并表现出极大值;CO2吸附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战略的调整,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煤层气开发进程逐步加快。随着进入煤层开发后期,储层压力下降,钻井过程中的井漏及储层保护等问题凸显,因此,注气欠平衡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沁水盆地东缘某区块为例,结合该煤层实际条件,详细介绍了注气欠平衡设备、工艺参数、作业流程等各项内容,并分析了注气欠平衡技术在煤层气钻井中的影响,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