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来,媒体上经常批判所谓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比如有的评论说:“中国汽车工业20年来最大的败笔是什么?是‘以市场换技术’.20年了,市场付出半壁江山,技术仍然一片空白、到了20年后的今天,合资时代应该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10):79-79
韩国最早从事汽车生产的公司是起亚汽车公司,始建于1944年12月,但二战后由于政治局势动荡,公司长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60年代初,各汽车厂商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开始试制汽车,直到1970年,韩国的汽车年产量仅为2.8万辆。进入70年代,韩国政府实行“汽车国产化”政策,各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生产技术。1973年,现代汽车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发动机、传动系和底盘技术,1975年便开始自己开发生产汽车,并大量向非洲出口。大宇汽车公司197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合资,随着1990年第一辆自主设计名为“王子”的…  相似文献   

3.
陈锐 《董事会》2005,(8):38-39
从“WTO后时代”到新被媒体冠出的“后合资时代”,都是以某种令人瞩目的政策闸门来分隔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整车合资的闸门在8年被陆续放开,使得世界汽车巨头们悉数而至,这并不说明他们看好或者主动选择合资方式,而是横在进入中国市场通道上不得不走的独木桥,它总比直接进口的羊肠小道来得顺畅。  相似文献   

4.
业界人士至今记忆犹新,我国饮料业的“巨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引领时尚,双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8家饮料生产厂,除了一家最后合资找了条生路,其余7家全军覆没,为国人留下“乐水淹七军”之痛。雄厚的实力和强势的营销,震撼了那时还闭塞的我国饮料界,一时间洋商占据了  相似文献   

5.
声音     
《汽车观察》2011,(6):15-15
“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 5月20日,在“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对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发展,表明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态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府将利用政策从准入方面给予约束。中国需要强大自主品牌,但将继续支持深化中外合资,同时将鼓励合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摩配》2007,(10):100-10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日本、美国引进现代物流理念,至今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2006年,“大力发展物流业”首次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同时中国物流业也敞开大门.直接面对国际物流业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一、外资再购频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中国民族品牌事件数不胜数,而被收购的民族品牌大多数都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要么被人们遗忘,要么市场份额日渐萎缩。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失去名牌商标的上海家化业绩骤然下滑,年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曾经的“第一护肤品牌”一夜之间蒸发。  相似文献   

8.
自主产权——永恒的话题天天重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产品开发,只生产别人的品牌,就只是一个装配厂,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公司!”、“如果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永远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和原总经理耿昭杰最近的两次“疾呼”,再一次将中国汽车工业中自主品牌缺失的现状,真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初衷是引进技术并使之在中国企业中“生根”,但20年合资之路却证明,这种预期的效果并没有发生,反而随着全球化风暴的洗礼,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汽车工业正经受着严峻的产权挑战。缘此,自主产权正成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死命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汽车统及率的逐步增高,安全——越来越受到驾车族的事视。据北京东方天达咨询有限公司今年7月对299名有车族人员的调查地显示:知道汽车安全气囊的占83.96%,不知道的占16.04%;认为有必要加装安全气囊的占69.07%,认为没有必要的占30.83%;被调查人员对汽车安个气囊的售后服务和服务方式均表示特别关注。据悉,我风汽车安全”(模已进入实施阶段,阿家将对此进行法规配套D!政策支持.现在围内使用的汽车,除少数进l-I高档小轿车和合资生产的I:海别克、广州本田装有安全”〔囊外,一般进口汽年和因产、合资汽年均未配…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中外合资相继建立了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神龙汽车、一汽大众、长安铃木、天津夏利、广州本田、上海通用、长安福特、风神汽车、北京现代等一大批汽车合资企业,发展形成了一个年产量位居全球第四位的完整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我国轿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中国日化行业的格局几乎被全面改写。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中国本土日化行业经历了一次繁荣期:美加净被誉为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洗衣粉中“活力28,沙市日化”响彻大江南北,“南有白猫,北有熊猫”家喻户晓;中华牙膏畅销全国……然而,风光一时的背后却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如价格低廉、利润较低;渠道简单、产品单一;推广有限、管理贫乏等。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汉高等跨国日化巨头的进入,这些问题被提前引爆。1991年,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露美庄臣有限公司,当时上海家化最具知名度的…  相似文献   

12.
张静;展翔 《汽车观察》2013,(11):70+72-80
<正>无论先来者还是后到者,均已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从产品规划到市场营销,后合资时代必须建立在更深入融合本地需求、更大比例倚重中方的基础上,这是外资汽车品牌中国化的根本所在。一系列的合资周年庆让2013年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点并不仅在于10年或20年积累下来的规模和体量,而是对合资内涵以及中国市场定位的再探索和创新。变化的起点并不在于汽车业本身,放缓的市场节奏、逐渐离心的产业政策以及更趋成熟和多元的消费模式,都对跨国公司的中国定位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上,合资政策30年来始终倾向外方,并且没有丝毫要调整改变的意图,是思维定势还是罔顾自己的利益诉求?国内合资车企股东双方所签的合资期限基本在20年至30年左右,目前没有听说任何一家组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的合资企业的外方启动退出机制,这些合资企业续签应毫无悬念。中国现在如火如荼的市场局面,再加上外方与中方利  相似文献   

13.
“东南得利卡”是福建汽车工业近年推出的新品牌汽车。“东南”即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得利卡”(DELICA)为轻型客车,“东南得利卡”即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轻型客车之车名。“东南得利卡”的生产厂家为合资的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福建省福州汽车厂。该厂始建于1956年,七十年代开始生产130系列和121系列轻型载货汽车八十年代消化引进日本马囱达先进汽车技术,开发具有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福达”(FORTA)轻型汽车,至今已生产、销售福达牌FZ1022S型汽车8000辆。1993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在福建省工…  相似文献   

14.
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始建于1968年,地处蓬莱仙境,上世纪90年代“山汽改”已经发展成为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的国有大二型企业,成为山东省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700多家改装车厂家中名列前茅。1994年由中国一汽集团控股和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合资经营,成为一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但在1998年,由于机制等诸多原因,人到中年的“山汽改”严重亏损,企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是在沉默中死去,还是在沉默中爆发?”这是1500名“山汽改”人冥思苦想的问题。为早日走出困境,1998年9月,厂董事会为“山汽改”经营班子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摩配》2007,(9):88-89
一、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概况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普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16.
从韩国大宇汽车销往美国看策略性外销熊亚明十年代中期,韩国大宇公司开始与美国通用公司就合资办厂一事广泛接触。1987年,两家公司在美国境内合资兴办的企业———一大宇汽车公司开始向美国市场投放“朋雷克·莱曼”汽车。至此,大宇公司终于完成了把汽车卖到美国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之初,面临着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艰难处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品牌合资、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道路。“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虽然让我国汽车工业在现阶段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赶超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大量引进外国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打破了我国汽车工业“三十年一贯制”的严重落后的状态。在制造技术上从上个世纪国际40年代水平一下跨越到国际80年代水平,有的甚至是9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核能发展技术政策的演变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确定“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这标志着我国核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推进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目标的实现,笔者对我国核电发展20多年的技术政策演变作一简要回顾和探讨。一、我国能源政策和核能发展技术政策的制订和颁布1983年1月12 ̄18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尽早制定我国今后20年发展核电技术政策的批示,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有70多个单位、108名专家和领导参加“的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论证会”。会议通过认真论证和探讨,对发展我国核能的重大技术政策,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会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7,(5):77-78
一、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概况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