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再生能源是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石,在可再生能源由补贴支持发展转向市场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构建绿色环境价值体系,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作为绿色环境价值载体,拉动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双系统循环支持,加快绿色环境价值市场流通,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2015年,可再生能源既受到较低价格化石能源的强烈挑战,也面临温室气体减排的机遇期,全球可再生能源维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3289亿美元,并购交易总额为939亿美元,共消费可再生能源电力5.56万亿千瓦时,生产液体生物燃料7485万吨油当量,可再生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14%.未来强烈的国家意愿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逐步降低的成本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实力,但在个别国家及地区将出现某些阶段性挑战.传统化石能源公司要因势合理制定战略规划,园地有序开发可再生能源,广泛开展国内及国际合作,关注储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大型陆地、海上风电系统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推动低风速、风电场发电并网技术攻关。加快发展高效太阳能发电利用技术和设备,重点研发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转换、智能光伏发电站、风光水互补发电等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威胁到人类生存,使世界能源消费和发展方向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更是傲视群雄。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目前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在水电领域,“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30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电站1300万千瓦;在生物质能领域,初步实现生物质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培养一批生物质能利用和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在风电领域,“十一五”时期,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在太阳能领域,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同时,将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系统的新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面临着重大困难。而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成本、技术、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如何树立系统性思维理念,从能源的技术、生产、消费、体制等方面同时着手,从根本上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构建新型能  相似文献   

7.
2022年,受新冠病毒疫情、极端气候、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中国能源政策特点主要是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压舱石地位再次凸显,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节能减排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更加聚焦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关系能源领域的顶层政策出台明显增多。2023年,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国内外能源形势依然复杂,国家政策仍将以加强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节能提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构建更高质量的能源国际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5月10日,随着《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简称《通知》)的印发,曾3次公开征求意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最终更名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通知》对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类承担消纳责任的主体提出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明确要求,强调对电力消费侧市场行为进行引导,推动能源消费向绿色用能转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通知》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质量则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傅津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0):23-26
由于多数可再生能源尚处在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其经济成本普遍高于现有一次能源,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无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为此,世界许多国家不仅制定了阶段性的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同时采取了强制性与激励性互为补充的政策手段.一方面,制定或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实施一些有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这些经济政策包括:投资补贴、产品补贴和用户补贴等财政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减免税费的税收政策;固定价格、浮动价格、配额制市场价格等价格政策;以及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出口信贷等金融政策.建议我国采取以下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1)进一步细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2)完善法规体系,引入新的运行机制;3)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4)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简称"消纳保障机制"),对各省级行政区域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有利于保障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全社会绿色消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