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对外贸易国。但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发展带来的利益,防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而这种转化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我国能否建立起自主的知识产权优势。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优势战略到竞争优势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重芬 《经济师》2003,(6):33-34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自诞生以来 ,接受了 2 0余年的实践检验 ,越来越被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指导性 ,也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文章依据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外贸实际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得出结论 ,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 ,从比较优势战略转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3.
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指出我国的对外经贸战略应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并举。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关于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进 《经济师》2002,(2):42-43
用来指导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内在统一的 ,试图通过推行产业政策扭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时 ,应坚持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出发点 ,发展“适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视角对我国加工贸易进行论述,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的不适应性,提出我国加工贸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实现途径,以此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肖妮 《经济师》2005,(11):23-24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使我们认识到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主导产业优势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何金龙 《经济师》2006,(8):33-35
西方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并利用它攫取垄断利润,推行其发展模式,后发国家面对全球化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我国为赢得全球化不能机械地因袭传统古典分析,应灵活、动态地考量比较优势,防止比较优势“陷阱”,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转型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要求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呼声很高。文章认为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国的出口增长模式上。因此,本文提出应结合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来构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模式,并就如何在比较优势中形成竞争优势,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理论的竞争优势观及其演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勤 《经济评论》2004,(2):61-64
从企业战略理论的划分、内容和形成的背景看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竞争优势问题。“组织跟随战略”学说、安东尼 -安索夫 -安德鲁斯范式和波特行业定位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动调整组织结构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学派、学习学派、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则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 ,并强调异质性资源、学习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等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纵观企业战略理论竞争优势观的发展 ,体现出研究对象微观化、动态性和无形化三个发展趋势。在面临同世界大型企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应当正确选择企业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增强其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0.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的基本竞争战略模型,即企业只有追求总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在追求总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同时,无差异化往往通过“可模仿陷阱”使企业坠入泥潭。以博弈论作为分析方法,通过证明企业在追求总差异化的过程中“可模仿陷阱”的必然存在,可以建立起新基本竞争战略模型。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知识产权优势”新概念?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提出并论证中国除了要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一般竞争优势之外,还必须重点地突出培育和发挥第三种经济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或“知识产权型竞争优势”(属于海派经济学提出的原创性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先生在指出对这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是错误的、主张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发挥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尝试通过新兴古典的超边际分析,论证了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世界工厂”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参与国际分工时显然要利用自己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然而 ,单纯依靠这种优势来发展加工制造业 ,甚至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工厂” ,将使中国陷入“比较利益陷阱” ,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被限制在较低的层次上 ,从而丧失了长远的竞争能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应该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 ,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并且在获得贸易利益的同时 ,注意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将我国的竞争优势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秉赋优势转移到技术优势上来 ,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应对外部环境威胁、改善内部管理、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企业迫于利益相关者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绿色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绿色管理”,这不利于企业从战略高度实施绿色管理,也无法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为了推动主动型绿色管理实施,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调研数据,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究企业绿色管理行为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竞争型绿色管理战略,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并带动竞争优势的增强提供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具有持久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主要特征.它参与到了企业战略实现中的决策、执行、管理、文化、人才以及营销等过程,促使企业之间由静态竞争转为动态竞争.企业战略实施中,竞争优势的构建形成了企业管理的最基础模式,企业的资源战略、人才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战略、组织战略、文化战略以及知识战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促使企业通过管理资源的全面优化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竞争优势动态发展分析以及超级竞争和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对企业战略实施中的竞争优势构建提出了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内陆省份的农业比较优势战略选择冯涛在区域经济发展日益失衡的情况下,对内陆省份来讲,切盼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心态,自上而下很容易选择“赶超型发展战略”。在从传统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地方利益诱导机制会使这种战略选择具有很大的社会惯性。在今天重复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为其“静态性质”而遭到批评。实际上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都具有动态性 ,因此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本身就是动态的理论 ,那些认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观点其理论依据并不充分。因此 ,尊重现代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与分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获取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动力模型,形成获取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动力系统,分析战略联盟协同机制生成的逻辑机理,从知识协同机制、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利益协同机制以及关系协同机制4方面构建战略联盟四维协同机制生成框架,并对每一维度协同机制的内涵、系统构成及相互间耦合作用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当前 ,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 .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 ,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 ,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 ,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 ,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 ,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 ,应使之更趋实际 ,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在其战略选择层面 ,应在实效的基础上 ,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 ,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 ,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 ,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丽清 《经济师》2002,(6):186-187
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中小企业要在比较优势中实行战略定位 ,运用战略指导企业的经营。经营战略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取依法协作经营战略、技术创新经营战略、“小而专” ,“小而精”战略、联合竞争战略、拾遗补缺战略和经营特色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