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论述,对于流行于学术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误解,进行了疏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5.
消费收入的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入手 ,阐述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消费收入理论 ,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实际 ,对四种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可采取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6.
围绕企业存在性、边界、内部组织和竞争优势,论述了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新古典理论、完全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新产权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力了理论,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董书文 《中国经贸》2009,(22):191-191
在证券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无论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还是资本市场起步不久的中国.上市公司出现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都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动因理论中的三角形理论入手,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力、压力和机会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据此,提出财务报告的识别方法与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宏观非均衡的根源: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存在着危机的可能性,而机器大工业的确立,商品资本的独立化,信用制度的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比例的严格性与比例实现的偶然性,资本主义对抗性的生产和分配方式,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尽管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还不是完整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但它实际上阐明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隐含着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总需求管理等重要思想,因而应该成为构建我国宏观调控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一种企业理论必须对两个中心问题进行说明:(1)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存在的目的)?(2)什么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和范围(企业扩展的动力)?本文将探讨基于资源观点的企业理论与贝恩(Bain)型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交易成本理论学派在上述两个问题解释上的区别,并进而揭示出基于资源观点的企业理论确  相似文献   

11.
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区域经济政策的三大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6.
17.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而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相关理想。本文按照阐述问题的角度将关于养老保险制度起源和发展的诸多理论划分为政治理论和效率理论两大类别,对每一种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文章的最后简要回顾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了简单的理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刘胜 《山东经济》2001,(2):64-65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会计理论正在逐步被扩大会计学所认同。它是与规范会计理论相对应的一种会计理论。其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搜集样本,代入数据进行验证,来证实现实或理论论界当中的未定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当今会计理论发展的主流方向。本主要阐述了实证会计理论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介绍了进行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步骤,对实证会计理论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论,同时对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徐全军 《改革与开放》2024,(2):10-14+21
当前,学术界仍难以对薪酬核心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根源是忽视了对学科理论基础的讨论。文章使用思辨的方法,对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薪酬设计理论进行了剖析,认为作为研究要素配置“显学”的经济学、以研究人的心理为己任的心理学和致力于研究要素组合的管理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货币薪酬、非货币薪酬和完整薪酬作出了解释,但这些学科在讨论薪酬问题的起始就预设了不同的、稳固的假设,而在此基础上按照各自的理论逻辑阐释薪酬问题,在对薪酬理论发展作出各自重要贡献的同时,却隐含着不能避免的理论局限性。文章认为,国内绝大部分核心期刊论文只是使用经济学学科理论讨论薪酬问题,必然导致对许多薪酬核心问题不能达成一致观点。  相似文献   

20.
邬娟 《北方经济》2007,(9):80-81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普遍建立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理论与实务越来越受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合并理论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本文综合上述几种合并理论,探讨我国对合并理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