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宋代的私庄     
我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记武帝通过杨可告缗打击商贾地主,“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二则史料,告诉我们,汉代地主占有广大田地,使用奴婢或依附农从事生产活动,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住宅设备.《平准书》所谓“宅亦如之”者,盖谓住宅也加田地之多也,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度量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度量衡史上的几件大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变化多,增幅大,北方尤比南方为甚。中国历史上度量衡单位值急剧增长,实自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三国时,大体上仍沿用东汉度量衡,单位量值虽有所增长,但尚不算多。当时天下大乱,“乐工散亡,法器淹灭,魏武(曹操)始获杜夔,使定音律”。(《隋书·律历志上》)杜夔以制乐的需要制尺,尺长24.185厘米,已较东汉之尺稍长。后世尚存的魏正始弩机亦刻有尺度(上虞罗氏藏,长24.45厘米)与杜夔尺基本相合。魏景元时(公元260—264年)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商功篇》,对新莽嘉量同魏斛作了比较,结论是魏斛大而尺长,莽斛小而尺短。(《晋书·律历志》)然差得也不太大——尺长4.70,斛大2.63%而已。在这期间,郑玄注《汉书·律历志》,亦有功于度量衡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出版于2009年,是王东洋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考课制度是考察官员政绩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运行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内容。考课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是伴随新型军国的兴起而产生的。秦汉是考课制度的形成时期,各项考课标准和流程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与大一统之秦汉不同,政权分裂,因而很难实施统一连贯的考课制度,研究起来难度较大。学术界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汉代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一个转变时期。广州作为港市,早在秦汉时代业已形成。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称广州为“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的岭南唯一都会。《汉书·地理志》也说,在广州经商的商人,“多取富焉”。可见,广州作为一个对外贸易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这点,许多学者已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的“三五取丁”问题张维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三五取丁”的说法,指的是摇役征调的方式或方法。本来中国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套征调谣役的制度或比较完善的方法。但自东汉末三国以来,社会动乱不断,尤其自西晋覆灭之后,北方陷于诸族纷争的混乱状态中,...  相似文献   

6.
“提封田”考问题的提出臧知非“提封田”之名,首见于《汉书·地理志》卷下,在《汉书》其余志,传及其他汉代文献中则云“提封”,其用法和含义与“提封田”相同,系“提封田”之省。对其含义,古今学者,颇多歧见。《汉书·刑法志》云“同方百里,提封万井。”注苏林曰...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进展迅速,佳作纷呈,硕果累累。《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就是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继《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之后贡献给学界的又一硕果。《初探二编》所收17篇论文,涉及户籍制度、田制、税制、兵制、馆驿制度、劳动者身分地位、西州交通路线等许多领域,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进一步开展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该论集各篇所论,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戴逸同志主编的《简明清史》第337页叙至清前期农村中出现大量种桑养蚕一事时,引了嘉兴府石门县一例,其文曰:“康熙时仅六个乡植桑共六万九千四百余株,到雍乾时期,‘民皆力农重桑’,‘树桑不可以株数计’.”这条资料的出处,书中注为:《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二,引《石门县志》.查《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二,原文为“石邑六乡官民及抄没桑共计六万九千四百余株.迩来四郊无警,休养生息,民皆力农重桑,辟治荒秽,树桑不可以株数计.”文中并无说明六万九千四百余株及迩来之树桑不可以株数计是什么时候的植桑数字,在被引进《简明清史》时,不知怎么突然生出个康熙及雍、乾时期来?再查光绪《石门县志》卷三《物产·木类》篇,卷中的记载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重要的断代史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国家制度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且比较杂乱.这一时期是两汉的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过渡时期.当然也是政治制度史上三公、尚书机构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即三公由东汉的宰相发展到隋唐,成为完全不与政事的尊崇之位.而尚书则由典掌枢机的小官,发展到隋唐,成为从实际到名义都是宰相机构的过渡时期,同时对各个时期尚书机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的杂税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田租、户调制之外,还存在其它税制,而且主要是商税。单从商税来论,其名目繁多:有属于商品流通性的课税—一关、津之税,有课之于不同商品的鱼税、酒税、盐税、果木税等,可以总称为商品税;还有课之于贸易者双方的商税,当时谓之“估税”,属于贸易税的范围;更有课之于市场的商税,当时谓之“市租”或“市税”,属于商业经营税的性质。由于这些税都同市场、商业贸易及商品转运  相似文献   

12.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林业和渔业,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探讨文章,原因大概是有关此时期林业和渔业的史料比较少,而又十分分散,以及魏晋南北朝林业和渔业规模不太大。所以,就此问题加以考查,对该时期各部门经济的研究将有补白作用。 从现有资料来看,当时的林业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部门经济,往往是在需要建筑材料或燃料时,对林木单纯地加以砍伐,很少植树育林,更没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当时渔业则比较普遍一些,虽然大都是自然形式的捕捞,不过已有人工养殖的现象,水产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也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燕歌行》系列作品的主题由"闺怨"向"征战"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论证,重点探讨《燕歌行》主题演变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文本意义的增值问题,有助于发掘诗歌文本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总第九十六期至九十九期,作者后数字表示期、页)先秦、秦汉汉代不同农耕区之劳动生产率的考察———以粮食生产为研究中心……………………………………………黄今言温乐平(3·1)从齐国文献看战国时齐国的社会经济———战国齐陶文与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陈家宁(3·86)汉代财政监督研究………………………………………………………………………朱德贵(4·1)汉代“乡三老”与乡族势力蠡测…………………………………………………………陈明光(4·9)魏晋南北朝隋唐关于唐代市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发展中国文化——访汤一介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一介,男,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儒释道与内在超越问题》等,另有论文百余篇,主编多部论著。 问: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与对于现阶段人类文明的意义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你在一次谈话中也曾经提出:“21世纪.无论对于哪个国家,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课题.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家.就应当从中国文化中找出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使之为此提了,即可推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达到整个自然界的和谐;而道家则从“自然无为”的观念出发,认为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后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儒道构成一种有意义的互补系统.即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互补。  相似文献   

16.
常为今人称为“庄园”的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例证 ,实际上只是一般的封建大地产 ,它们都不是最基本的、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 ,也没有什么独特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 ,因而不具有“封建庄园”的基本特征 ,与其时大量存在的一般的封建大地产 ,也并无区别。“闭门为市”的生产方式不大可能 ;大地产的所有者未见“族长”迹象 ,且并非都是世家大族 ;居住关系也不是以“庄园”为范围的“聚族而居” ;封建大地产上的生产者佃客、部曲等也未必都是族众。“庄园与家族二位一体”的看法并无事实根据 ,所谓“庄园”也不具有“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形态结构的重要特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整个宗族的有组织的聚族活动尚不多见的原因或即在于还未形成宗族共有的族产。  相似文献   

17.
先秦、秦 汉从银盛fh竹iS《。、、j=法》、《!●:々》等卜二麓沦及战I玉}时圳的芝H父于“人半之赋”的若干川题……………………………………..汉代瑚税及冀有关问越……………………………………………··丑谈《禹负》制定旧赋等级的¨地………………………………··∽贽论两税法甲心……………………………………………………………………………一旧晋诸侯四分之-一制考略……………………………………………………………………..魏蕾隋唐五 代-.四口期奢侈性消赀的让套杉州…………·.…-盥、宋对海南的经营及黎旅引一会经济的发强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的隋唐画坛,先后涌现出如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幹、张萱、周昉等令后人仰慕的巨匠。总体而言,此时期的人物画继承了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而山水画领域则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19.
殷雄 《经济导刊》2023,(4):93-96
<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研究隋唐制度渊源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北朝胡汉之分,不在种族,而在文化。”他举南北朝时期北魏文字训诂学家江式的例子,“其家自西晋以来避乱凉州,文字之学,历世相传不坠诸事实,足知当日学术中心在家庭而不在学校”;不独江氏一族,许多秦凉学者的“家世之学亦无不与江氏相同”,因此,“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相似文献   

20.
以民为天     
偶翻《汉书》,读到《郦食其传》中“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深以为然。兴之所至,又查阅到汉初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贾宜在《新书·大政上》云:“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人之所同然者即为天”,“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综上可知,所谓“以民为天”,就是当权者要把人民作为安身立命的依靠,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高、最大、最神圣。“以民为天”,乃治国之本。《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通‘为’)邦本,本固邦宁。”意即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唯民生安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