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玉荣  赵宇 《山东经济》2000,(6):29-33,55
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 ,不但要分析这一政策的正面作用 ,而且应分析其风险 ,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从而使这一政策在充分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 ,尽可能缩小其负面影响。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防范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是指政府在财政分配活动中 ,由于自身行为、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引发和促使财政收支矛盾激化 ,进而破坏财政稳固和平衡 ,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2.
1975年以来,日本政府奉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发行了膨胀性国债,结果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惊人的逆效果。在朝野上下要求停止发行赤字国债,尽快摆脱财政对国债的依赖形势下,70年代末日本进入了战后“重建财政”时期。  相似文献   

3.
马胜  张瑞琰 《特区经济》2004,(10):194-194
一、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的涵义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运用是以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和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运用历年结余;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尽管我国财政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以实现预算平衡为目标,但实际上,在这20年间,只有1978年(10.17亿元)、1981年(37.38亿元)和1985年(0.57亿元)3年出现了规模不大的财政盈余。由于国家法律规定财政不允许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样在无历年结余可以动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通过向社会借款(即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所以,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个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持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国内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急剧扩大的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也使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财政领域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与风险日愈凸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我国面临的财政风险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以确保国家财政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分析美国财政政策问题的理论框架,透视当前美国赤字财政政策,同时运用情景模拟多角度分析未来政策的演化路径及债务货币化问题。研究表明,奥巴马新政的赤字财政政策与稳态财政路径相差甚远,美国财政政策已背离稳态水平。进一步财政动态演化路径显示,债务货币化是美国超常规赤字政策的必然选择,由此内生增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未来通货膨胀调控压力,在美国经济复苏偏离预期的情形下,债务货币化将导致基础货币在未来8年中增加3倍左右,恶性通货膨胀及经济系统性风险很大。对此,我们应高度关注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特区展望》2001,(5):25-25
实施三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有经济学家对这一政策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提出担心。对此,财政部长项怀诚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既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也不会引发债务危机。项怀诚介绍,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9%,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4.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的坏账和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缺口等带来的隐性债务,政府债务负担还要高一些,国家财政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从中国总体经…  相似文献   

7.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 为什么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却会富甲一方?为什么不用上门讨税,纳税人就自觉地把该交的税款交上去?为什么一年会有八九百亿港元的收入进政府的“口袋”?又为什么在财税上很少出现“跑冒滴漏”?最近,笔者有幸随有关领导赴香港考察其财税管理状况,颇受启发,现将考察所得报告如下。纵观香港战后4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香港之所以有这样高的财政收入,除了实行“自由港政策”等基本因素外,重要的方面是有稳健的财政政策、健全的财税法例、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以及稳固而广阔的财源。从考察的情况来看,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 一、有一个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财政管理体系。管理学认为,政府的政策决策与行政执行相分离,是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办事效率的基本前提。从对香港政府的财政管理体系考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为基础,剖析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较高操作性的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财政政策措施.文章认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应该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可以总结为“危机发生—紧缩计划—危机恶化—扩张政策”的过程。危机过后的第一阶段,亚洲各国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针对金融、经济领域展开了全面的调整,主要以提高利率、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减少财政开支等紧缩措施为主。一年多后,紧缩政策产生的效果不理想,种种经济指标显示东亚经济陷入内需低迷、通货紧缩,第一阶段的紧缩政策宣告无效。因此从1998年第四季度开始,东亚各国政府纷纷改弦易辙,把振兴经济的重点放在刺激内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赤字财政。赤字财政是东亚各国政府的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中心的刺激政策,这其中包括有赤字财政,出口退税,降低银行存贷利率和准备金率,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的环境,国有股配售和保险金入市,而且不……  相似文献   

12.
战后德国均衡发展极受重视,形成了以财政平衡政策为中心的区域政策体系。德国区域政策是中长期性质的,其措施主要集中在经济供给方面,总体上也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13.
陈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5-107
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通货膨胀,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导致通货膨胀。费德斯坦指出,没有充分考虑财政政策的影响,这是货币经济学的严重缺陷。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探讨了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文章认为,在地方政府赤字财政下,如果政府通过银行融资具有优先权的话,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反而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贾康 《宁波经济》2005,(9):3-4,9
入世过渡期对于中国的财政运行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入世后我们采取了移极的措施调整财税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拐点稳定地形成时财政政策也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松紧迂度、中性导向的稳健财政政策:各项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仍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又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显著增加和国债规模显著扩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对1952—2007年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1952—2007年,我国的财政是可持续的;从短期来看,1952--1978年、1979—1994年,我国的财政也是可持续的;但1995—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财政赤字政策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一个两部门内生增长迭代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不同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和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财政规则下,财政政策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和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凸显出财政规则对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的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允许发行公债为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融资的原始赤字规则更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状况,但经济均衡的稳定性将随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增加变得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17.
财政风险是指破坏财政稳固平衡运行,而导致财政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国家对财政风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政府遵循健全财政原则,力求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反对政府举债.在这一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上升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财政经济理论是古典经济学派.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抛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健全财政原则,转向实施凯恩思学派的赤字财政政策,大规模地举借国债,以推动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陷入了"滞账"局面,引发了对赤字财政政策的激烈争论,公共选择学派和供给学派等都对财政风险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到20世纪90年代,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开始注重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防范财政风险.我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一直推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平衡性原则,但对财政风险的关注与认识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财政风险才逐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丁一文 《特区经济》2009,240(1):72-74
财政管理是善治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透明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各国推进财政透明度发展的起因不尽相同,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即降低赤字,促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通过财政透明度改革取得一些良好的实践,说明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政策和经济绩效的确存在一定正相关。通过对衡量财政透明度效果的分析,本文认为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积极推进同时也要全面衡量财政透明度工作的利弊,更好地为建设公共财政服务。  相似文献   

19.
3月,港英当局公布了95/96年度新财政预算案。尽管财政司一再声称香港必须坚守谨慎、务实、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原则,但实际上却仍在高估储备的幌子下扩大公共开支,制造赤字财政。显然,这种财政政策对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23,(2):8-10
<正>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强调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