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人脸识别技术属于模式识别范畴,是通过识别生物特征完成身份认证。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入实用化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计算机在人脸识别的精度和效率方面已经超过人类。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大量应用于政府机关、军队系统、银行系统、海关以及安全防务等领域。本文简述了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2.
范柳青  白静 《消费导刊》2011,(1):114-114
远距离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 at a distance, FRAD)人脸识别应用中最具挑战性的形式之一。本文简单分析了远距离人脸识别系统的一些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在开放式出入口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开放式出入口的高效准确的人脸识别系统应用模式,其中包含系统运行模式与人脸识别模式两部分内容.最后,选取北京市某地下通道进行现场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此前,"东莞日报—i东莞"抖音号发布了一则"东莞一公厕取纸竟要人脸识别,你怎么看?"的短视频,将公厕的人脸识别设备引入网民视野。随着舆情的发酵,舆论对公厕内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等话题展开热议。舆情综述2020年12月4日,有专家表示,拍摄照片在本机没存储并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数据库泄露或被盗用就有风险。由此,舆论开始关注热议人脸识别存在的安全问题,当日该话题的热度激增至最高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FRT)的常用方法,讨论和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人脸识别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了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简单介绍了人脸识别的概念、实现人脸识别的主要方法,笔者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在其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学昌 《市场周刊》2020,(15):0044-0044
员工考勤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考勤的工作效率,确保考勤数据的真实客观,一直以来,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断探索的对象。随着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考勤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工考勤逐步发展到人脸识别技术,考勤系统也被广泛应用到企业。文章以所在矿山企业在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应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重点分析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考勤系统的优势以及该系统在矿山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卷烟配送过程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客户回访、跟车暗访、客户投诉处理等,难以为卷烟配送业务提供实时有效的大数据支撑,使得卷烟配送环节存在监控、安全和考核的不精准。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秉承国家局"精益物流、科技物流"的理念,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卷烟精准配送监管系统的构建,将极大地提升卷烟精准配送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助力卷烟配送环节规范监管和提升市场运营效率。文章探讨了卷烟精准配送监管系统的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钱锋 《中国电子商务》2009,(11):165-165
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的有关技术,并对其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化,随着人脸识别算法的不断改进,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公安、金融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Python语言利用Dlib第三方库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延秀娟  陈永锋 《商业科技》2008,(26):394-394
本文通过工业界世界级人脸测试,说明人脸识别发展现状,分别从二维、三维角度,阐述了人脸识别算法现状,并对人脸识别算法发展趋势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工业界世界级人脸测试,说明人脸识别发展现状,分别从二维、三维角度,阐述了人脸识别算法现状,并对人脸识别算法发展趋势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广州地区42家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开发方为调查对象,构建了人脸识别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处于较安全等级,风险水平较低,数据安全及隐私安全等级最高,管理体系最低;算法、模型可靠性和可解释性对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影响程度最大,软件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小;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防御效用发挥得最好,而安全管理策略、制度防御效用最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核主元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时间开销过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核主元分析的DSP 实现方法。介绍了核主元分析算法原理,给出了DSP平台的硬件框架和程序优化方案。在DSP 硬件平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与通用计算机平台相比,明显提高了识别速度, 同时保证了人脸识别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比试的重点不再是监控摄像头的像素,而是人脸识别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我们身处于一个传感(Sensing)无处不在的世界。以智能居家概念为例,类似温度自动调节、手势识别遥控、佩戴式血压自测、清洁机器人等这些科技玩意儿都包含着各种传感技术,其中的传感元件也越来越迷你化。不过,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的人脸识别传感系统就必须要"做大"——不但意味着传感终端的数量大,还意味着海量信息的处理,或者时髦点叫做大数据发掘,人脸识别就是其中之一。没错,对"茫茫人海"的动态视频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听起来是不是很令机器崩溃?  相似文献   

16.
《商》2016,(8)
人脸自动识别是图像识别~([1])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静态人脸识别问题,BP神经网络方法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易于实现等优点。但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也存在学习时间长,识别率不高等缺点。本文根据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自行设计了一个简单且易于实现的BP神经网络,该网络在训练样本数较为充足并且学习较为充分的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人脸识别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原样本数据进行NMF特征提取操作,再结合该BP网络用于人脸识别。该网络克服了单一BP神经网络学习时间长、识别效率低的缺点,获得了更加有效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4)
随着人们对身份认证的日益重视,人脸识别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本文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及时下热门的电影片段开始分析引入,深入浅出的将深奥艰涩难懂的计算机理论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现状,归纳出人脸识别技术的独特优势,以及局限性,本文具有科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问题。首先证明了图像的大量信息主要体现在图像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前几个最大奇异值所对应的左、右奇异向量中,然后给出了模板图像的基图像,并将图像展开成基图像的线性表示,提取其组合系数作为图像的代数特征并用于人脸识别中。实验表明,较以投影系数向量为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所需的运行时间明显降低,而且与基于奇异值向量作为图像特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传涛 《创业家》2012,(12):28-29
这支有清华背景的年轻团队有望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评委点评:天使投资人周哲技术产品的潜在市场很大;团队人员很聪明,有能力,但技术需进一步打磨。如果你看过《碟中谍4》,肯定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茫茫人海中,特工利用隐形眼镜的人脸识别功能迅速锁定目标。事实上,人脸识别技  相似文献   

20.
针对保险领域传统的纸质投保、理赔等业务流程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提出开发基于密码技术的投保单电子签名服务,设计了电子投保单系统总体架构,并详细分析了OCR图像识别、手写轨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确认、事件证书、电子签章、时间戳等关键技术模块,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说明电子签名在保险投保单业务中将成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