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购正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中争议较多。本文首先对商誉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主要参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的相关规定,从会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外购正商誉的确认条件以及外购正商誉入账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世界各国会计界对外购正商誉的各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最后对我国外购正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与计量并不符合资产计量的目的,自创商誉不应予以确认计量;外购商誉是购并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而支付的代价,因而可作为递延项目进行处理;在特定的购并情形下会出现负商誉,对负商誉的处理应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商誉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对外购商誉的确认、摊销以及现存的几种会计处理方法作了论述,并结合美国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认为在对外购商誉进行系统摊销的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较其他几种会计处理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负商誉问题,当今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第一,负商誉是一种负债;第二,负商誉是一种“递延收益”;第三,负商誉是商誉的一种形式。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其会计处理方法应符合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原则,体现其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商誉在现行会计处理中的认识,揭示了商誉在会计处理中对会计目标、会计原则和资产概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自创商誉应予以揭示的理由,进而提出了自创商誉应予以计量的观点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商誉会计主要争论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 ,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惯例对外购商誉的确认随合并方式及合并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商誉成了一种计量结果而并不能反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涉税会计处理中,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申报抵扣时间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核算上应增设“待扣税金”科目予以反映,以便使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更规范,并有利于企业正确计算缴纳增值税;对纳税人销售货物时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应将含税的价外费用换算成不含税的价外费用,再计算增值税。  相似文献   

10.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中美最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外购商誉的初始计量、多次股权的购买、减值测试以及负商誉的会计处理的异同,发现目前我国CAS中有关外购商誉处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何海  秦勉 《新智慧》2004,(11A):16-18
世通财务舞弊案曝光后,一些会计问题引起了会计职业界的关注。然而,人们主要的目光似乎集中在世通如何制造假账上,对其重要资产——商誉方面的会计问题却重视不足。本拟从财务经济学的并购理论出发对商誉的性质进行思考,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冲击了传统会计的目标;其次,冲击了传统会计的理论;其三,对现行会计实务予以渗透和影响;其四,使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出现新问题。因此,必须恰当构建网络时代的会计系统。要使帐户体系具延展性和灵活性,按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等公允价值进行计价,采用现金制原则实时收付,也要建立适应网络体系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多样化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传统会计理论认为,只有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外购商誉才能在会计中加以确认,而自创商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确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否确信提供给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是真实而公允的信息?本文试图从自创商誉的特征与会计确认标准出发,谈谈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韩庆兰  杨昊 《新智慧》2004,(11A):11-12
传统商誉会计将商誉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正商誉和负商誉。但随着商誉对现代经济活动影响的增大以及会计界在商誉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这种分类显然已不能满足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因此,本试对商誉的分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中合并商誉确认和处理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认为三种合并经济实质是相同的,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在实务上为了保持一致性,应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对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合并价差采用分摊的方法,即确认商誉,并对商誉定期进行价值重估以确定商誉价值变动的影响。最后对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即将“合并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入手,认为商誉无论是外购还是自创都尽量不予确认为好,并对商誉从要素构成和产生来源进行了纳税筹划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WTO保护期届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合并不失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投资风险、增强竞争力的便捷之路。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合并企业的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重新认识。一、传统的商誉观从19世纪末商誉观的形成到亨德里克森三种商誉观的总结,人们普遍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商誉是特殊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在会计实务中出于三方面(稳健主义、确认价值基础的可靠性、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的考虑,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具体说来,对于如何确认外购商誉,传统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外购商誉的确认范围。较早的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并购企业在合并交易日所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所获股权相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而,由于意识到购买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并非都是不可辨认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核心商誉包括两部分:一是被并购企业在被并购前已经存在的商誉在继续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称为“持续经营商誉”;二是代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协作能力的公允价值,称为“合并商誉”。这一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指出 Hendriksen 在其名著《会计理论》一书中关于负商誉的一个有疑问的论点(称之为“负商誉悖论”),借助“科斯定理”在企业并购背景中对“负商誉悖论”进行解读,力图从 “交易费用”角度阐释负商誉的本质。并对其确认与计量的问题进行探讨——支持将目标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主并企业收购价之间的差额直接作为负商誉,主张将负商誉作为其它全面收益的项目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9.
商誉会计的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峰 《新智慧》2006,(7):19-20
本文通过对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系统介绍,深入分析了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商誉不是无形资产和不应该完全套用美国商誉会计处理模式的观点,进而试图在吸收美国商誉会计处理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商誉会计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末以来,商誉及商誉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只有通过对传统商誉会计的反思,才能解决建立商誉会计中的问题,把握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