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为讨论河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采用了结构偏离度这个指标进行分析。根据结构偏离度的计算公式,如果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均衡;如果结构偏离度为正,表明三次产业中产值比重大于就业结构比重,如果结构偏离度为负,表明三次产业中就业结构比重大于产值比重。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东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1979年-2011年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分析广西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对就业水平存在较显著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节作用较弱;第一次产业产业滞留劳动力较大,第二次产业经济增长较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4.
孙志娟 《商》2014,(28):210-2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本文中,根据福建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数据,以及利用福建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结构性偏离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其次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从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同,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6.
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高度趋同造成了资源浪费,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准确选择迫在眉睫。通过对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的计算,提出主导产业选择是西南民族地区各省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决条件.进而依据广西各行业的集中度系数、结合各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和产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广西当前应选择钢铁业、造纸业、化学工业、粮油加工业、机电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甘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历了复杂的变化。甘肃产业结构经历了调整期、合理化演进期和高级化时期,甘肃省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远远多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性相对严重。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历史因素造成的。提出改善投资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优化和调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等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指标,对泉州市近十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协调性,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2—2012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及结构偏离的角度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符合国际标准,但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是很好,因此提出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出发,将传统的三次产业重新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广东省2003年至2012年相关数据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协调系数对产业和就业结构转换一致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广东省产业结构已处于资本密集型主导的较高水平,而就业结构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仍显不足,文章就此给出了提升两者结构协调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以四川省2001-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时间演化的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标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不同步,需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措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慕慧娟  崔光莲 《商业时代》2015,(11):135-137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存在负相关。文章采用就业弹性、扩张性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是失衡的。新疆第一、第三产业呈收缩的趋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过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但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制造优先、产业立市”背景下,珠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与质量保障研究。通过产业协调系数分析发现,珠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处于均衡状态,且呈现正向增长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证实,珠海第二产业协调性最好,第三、第一产业分列第二、第三位,但三产协调程度仅为一般协调,协调性质量不高。为了推进珠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高质量协调,达成制造业优先目标,本文从发挥好政府促进双结构协调的领导角色、强化以产业为导向的劳动资源协调机制、落实精准化人才培养与创业支撑策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产业-人才”交流协作四个角度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保障珠海产业、就业双结构高质量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本文根据1990-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就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结构。其次,结构偏离度指标说明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最后,本文在江苏省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张家港市2008—2013年两次经济普查期间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标对张家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张家港市自身经济结构特点提出促进经济和就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玲 《商场现代化》2009,(30):57-58
本文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指标以及行业等级差异评价指标对杭州市从业人员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行业协调性作了分析。从产业方面看,杭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从行业等级位差分析来看,金融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严重紧缺。研究结论对杭州市人员引进、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瑞荣 《商业时代》2015,(3):138-14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1978-201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趋势,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的步调基本一致,但是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果偏离度的分析,发现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偏离,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系统总结了城市标度律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情况,发现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匮乏;基于城市标度律视角,分析了广西城镇化滞后问题,采用IU、NU国际标准值法量化评价了广西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广西需要借鉴重庆等地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曲线。文章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发挥配置型人口红利、建设“人口友好型”城市、引入城市规模修正系数完善城镇化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广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