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第二次土地调查2006年启动、2009年底完成。主要调查了城镇土地、基本农田、土地权属等内容,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目前调查成果已提供社会广泛应用。主要经验:1地方政府重视、组织领导有力、经费保障到位、统筹安排是关键;2从实际出发,确保数据质量和真实性是成果的生命线。3深入细致的调查权属是核心。4狠抓人才培养和成果应用是土地调查成果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对再次开展土地调查的建议:1应该多部门联动,全面提高土地调查的综合水平;2城镇土地调查,应该进一步细化各宗地内的利用现状调查;3基础数据源多元化,并改进和提高影像纠正技术、保证几何精度;4防止重复调查与投入;5狠抓人才培养和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是在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根据青海省现有农村土地调查资料和成果,并结合青海省省情,本着既满足调查质量要求,又节约人力、物力的原则开展的.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技术流程:收集分析已有的资料、遥感影像解译判读、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外业调查核实、基本农田上图、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面积统计汇总.并在外业地类核查中根据农业县、半农半牧县和牧业县的地类特点采用了针对性的核查和补充调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两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调查背景与依据、技术方法、基础图件和存储方式、坐标体系及比例尺、调查内容与范围、土地分类体系等6个方面阐明了两次全国性土地调查的差异,进而揭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存在的地类归并与实际不符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人为因素影响地类调查结果及因技术先进忽视实地调查等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进行了展望,在重视土地动态调查、保证调查成果精准与实用、注重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加强土地调查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工作正式启动,历时两年,最终形成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的调查成果。"二调"第一次全面建成国家、省、市、县4级联网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的全面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此后,按照"国家总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的总体思路和"三下两上"  相似文献   

5.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3):54-54
历经近两年时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今年进入“决战年”。目前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外业基本完成,城镇土地调查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情况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是对全国20年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总结的依据,也是下一步依规依法规范管理的重要基础,各地务必依据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落实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如实汇总统计出基本农田面积,反映保护现状。对未按要求完成基本农田上图的地区。调查成果不予验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6.
《农村财务会计》2006,(11):14-14
本刊讯 根据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的《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摸清土地资源家底,为严把土地“闸门”、严格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据了解,我国将在2010年前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建立土地统一调查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土地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00%,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7.
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到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可对土地条件调查进行探索;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信息的结合,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划定、占补平衡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全国土地调查结束后,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2008年2月7日颁布实施的<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相似文献   

10.
陆良县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是今后国土资源管理最基础的数据,与第一次土地调查数据相比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数据格式多样、数字化程度及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采用传统地籍变更办法已不能适应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时动态更新。为促进地籍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保证地籍数据现势性,在传统地籍变更办法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更新机制、基于现代测量技术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与传统变更办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海量影像和矢量数据的存储组织。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对比试验法。研究结果:设计、开发并验证了独立于GIS和数据库平台软件、基于数据库方式的海量影像数据存储技术和基于Oracle Spatial的海量矢量数据存储技术。研究结论:研究技术解决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技术瓶颈,满足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范了城乡土地调查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形成了城镇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提出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论述工作流程和方法,研究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最后得出通过设置城镇范围内数据的打开和关闭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应将宅基地使用权调查纳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查清宅基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为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提供地籍调查成果.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将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查纳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由于当前各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还比较低,实现<通知>预定在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国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目标难度大,调查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营管理》2007,(8):28-28
为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开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京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市区1∶1000比例尺、郊县1∶5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逐步建立起科学、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为实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土地用途管制奠定了基础。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历时5年,作为一项技术复杂、规模宏大的工程,从调查决策到技术路线的制定,从组织实施到质量把关,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深入分析原有调查成果原现状调查数据为资源调查成果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曾对我国的土地自然资源,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普查,所依据的是《土地资源调查、土壤普查技术规程》(198…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下简称"二调")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成果汇总。"二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实现了调查成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二调"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与"一调"和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相比较,提高了调查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十个土地更新调查完成县(市、区)的成果实例,分析了零星地物的调查和变更方法以及对土地更新调查结果的面积影响。认为,试图采用零星地物的调查来提高耕地面积的精度是不现实的,建议在二次土地调查中不再对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调"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底数底图构成、规划传导机制实现、规划实施评估依据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三调"成果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与规划管理机制优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