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非参数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中国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水平。将建设基础设施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将经济增长设置为期望产出指标,引入其对环境的污染为非期望产出。将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数据为生产可能集,基于二阶段的SBM和CCR模型来评估中国基础设施效率水平。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有非期望产出和无非期望产出的两种情况下,东部省份基础设施效率要高于中部省份,中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另一方面,在非期望产出权重提高时,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环渤海地区1994—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环渤海区域的物流集聚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区域物流碳排放在空间上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环渤海地区物流产业集聚与物流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的物流集聚水平较高,且与经济发展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物流集聚水平对物流碳排放没有起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碳排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除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外,人力资本水平与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区域的碳排放都有着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凯  邹楠  甘畅 《经济地理》2022,(6):215-224
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升旅游绿色生产率已成为推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收敛性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出发对2005—2019年中国旅游业技术效率和旅游绿色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5—2019年中国旅游技术效率均值为0.433,距离生产前沿面仍然存在56.7%的改进潜力,旅游绿色生产率GML指数总体上存在小幅度增长且动力主要源于技术变动。(2)旅游绿色生产率增长总体上存在σ收敛,且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3)市场经济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干预、创新水平等因素对中国旅游绿色生产率增长及收敛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于克美  武剑红  李红昌 《技术经济》2020,39(11):70-76+86
在我国节能减排、绿色交通和交通强国背景下,本文以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DEA模型、Tobit模型以及Bootstrap模型,建立铁路碳排放效率的经济计量模型。模型以最大化铁路期望产出并最小化非期望产出为目标函数,依据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碳排放效率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基尼系数从0.27下降到0.14,且这种差异性在逐年缩小,表明铁路产业总体碳排放效率呈现递增态势。2010年后,DEA有效的公司数量由3个增加到5个,分别是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兰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第二阶段的计量模型测算得到以下结论:在现阶段的综合交通网络中,高速铁路与民航和公路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效应大于其合作效应;高速铁路与碳排放效率呈现出倒“U”型,高速铁路有其最优规模区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铁路产业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十个重点内陆省市2012—2016年的物流数据,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之一,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的地区物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效率的评估具有重要影响;考虑碳排放的地区物流业发展不均衡,安徽、湖南和河南三省的物流效率最高达到效率前沿面,其余地区均存在物流业投入过剩、产出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应科学规划物流业发展规模,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并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各驱动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河北省位于生产前沿面,云南省年均增长率最高。(2)政府干预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人均GDP和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口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因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影响程度的时空差异性,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期望SBM模型,文章对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格局、城市类型、效率损失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总体不高,波动下降后有所回升,区域效率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态势,东北效率提升最大且提升单元具有“低投入、低产出和低污染”特点;效率沿河北至广东一线具有明显“凹陷”特征,区域内部效率变动较大。(2)环境污染、资源和资本冗余是各区域效率损失的主因,消费、财政收入和GDP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效率损失的重要期望产出因子。(3)效率领先型、协调发展型、效率突破型和绿色增长型城市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改善的推动力量,绿色下降型、黄色增长型和黄色下降型城市的效率则亟需改善。(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市环境效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且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及Tobit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大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粮食功能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在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粮食主销区的绿色生产效率远远低于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作物受灾率、农业规模化水平、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补贴政策、种植结构、工业化程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对各粮食功能区存在不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法经济学将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法律中,来解释法律现象,解答法律关系,是对法学方法论的一场革命.然而,作为一种研究法学的"方法论",辨析其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研究主体思考的角度、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辨析,同时,探讨了法经济学在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法经济学将经济学的理论运用于法律中,来解释法律现象.解答法律关系,是对法学方法论的一场革命.然而,作为一种研究法学的"方法论",辨析其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研究主体思考的角度、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辨析,同时,探讨了法经济学在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多尺度及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湖北省1978-2011年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基础数据,在对粮食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粮食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变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建立粮食生产灰色系统模型,分3个时段对粮食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起伏,总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波动趋缓;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不甚一致;湖北省34年时间序列粮食产量历史变化主要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②湖北省17个市(州)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及年均增长率空间尺度差异明显.③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三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企业技术,怎样进行企业技术分析,企业技术分析的意义是什么。为此,本文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企业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企业技术内核与企业技术外延的概念,并以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企业技术的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企业技术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iscusses bioeconom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fisheries. It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which show the need to expand the analysis to multispecies fisheries and management. Significant gains can be made if the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species and/or jointness in inputs for many fisheries are identified. Both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s (ITQs) can be fruitful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settings.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cop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use management approach of marine resources. Besides the aim of an efficient use of fish stocks, equ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other value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like ecological services, biodiversity and recreation possibilities.  相似文献   

18.
汪涛  安暄 《技术经济》2011,30(6):15-17,34
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技政策文本编码和类定量化分析框架,弥补了目前大样本、多维度、较大时间跨度的政策研究方法的欠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针对1996—2007年间北京市科技政策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编码体系和分析框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上海市科技政策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郭兵  苏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104-107
由于科技政策文本所包含信息的非量化,使得其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缺乏逻辑严谨的定量工具。采用内容分析法,将定性信息定量化,研究了上海市1998-2010年出台的192条科技政策。通过分析政策的特点和演进趋势,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等间接性资助政策的作用,注重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斯拉法模型的分析与重建 --兼论三类价格理论的层次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品越 《财经研究》2005,31(4):69-79,144
供求决定论、斯拉法模型和劳动价值论是三类价格决定理论.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以及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关系来解释商品世界的价格体系,是斯拉法模型的卓越贡献.然而斯拉法封闭在该价格体系内部,通过建立"标准体系"的"标准合成商品",并将其还原为所购买的劳动量,以确定价格单位,构成了斯拉法理论的赘疣与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必须寻求相对价格体系背后的价值实体,重建这一价格模型,使其融入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格决定机制的三个层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