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为何企业却做不好呢?因为中国人都是过分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而且越是成功的老板,越自以为是。所以中国大多数企业的人才都被浪费了。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公认为最聪明的人。诸葛亮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关键不在于诸葛亮有多厉害,而在于刘备对人才的欣赏和重用。  相似文献   

2.
三国另一位脍炙人口的理财能手是比曹操年轻得多的蜀国丞相诸葛亮.除了他的军事、政治成就以外,理财有方也是诸葛亮的不朽功勋之一. 诸葛亮理财首先着眼于水利建设和移民耕种.四川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辅政后指出:"此堰农本,国之所资",并组织了1200人组成的水工队伍专门从事该工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对成都"其地洼下",经常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西北隅,派兵丁修筑了一条长达九里的堤坝,从而保证了农业丰收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有人用"万古云霄一羽毛"来形容他的渊博学识,而诸葛亮在选贤任人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他在其所著<心书>中曾经系统地提出了对"如何知人"的看法,也就是他选拔人才的七条标准:……  相似文献   

4.
"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上一次我们已经谈到,从史实上看,诸葛亮只是被刻意神话的、重文轻武的普通人而已。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被描述为能力一般,只是因为诸葛亮的面子,才在吴国居高位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瑾是个比诸葛亮还招人喜欢的人物。德盖天下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父亲过世之时,诸葛亮八岁,诸葛瑾也  相似文献   

5.
箴言     
《秘书工作》2013,(8):3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毛泽东有些同志以为天下是我们打下的,一切要服从我们。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群众不一定会服从你。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威信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种使人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要当好领导者,有无威信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但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更不是自封的或主观上认定的,而是靠自己的真本事和实际行动逐步树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七擒孟获,形成蜀汉基业;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完美谢幕.中国为全世界人民呈献了一场完美经典的奥运盛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运动员的广泛好评.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闭幕式上致辞时评价本届奥运时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它必将成为世人最难忘的奥运之一载入奥林匹克史册.  相似文献   

9.
提起海尔,无人不知,而海尔的总裁张瑞敏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可以说海尔缔造了一个中国电器业的神话.可以说,海尔是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完美结合的典范.人们被海尔人执着、认真、勤奋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海尔所散发出的一种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文化气氛所感染.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受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播放的影响,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之书。阅至"失街亭"这一章节,深感用人的重要。"街亭"失守,马谡固然有不可推脱的直接责任,但是,也与作为调兵遣将的军师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感情用事有关。诸葛亮和马谡交情深厚非同一般,俩人之间以父子、兄弟相称。因此,对于马谡自身的弱点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况且刘备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一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尽管如此,诸葛亮凭着俩人之间的深交,在马谡一再请求和发誓下,诸葛亮终因感情超越了理智,违心派遣马谡前去镇守街亭而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李书福秉着"内圣外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得到了福特的认同和赞赏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诸葛亮带领军队到了南方的中部。听说有叫孟获的人,是南蛮人所  相似文献   

12.
熟读<三国演义>,人们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钦佩不已.长期以来,国人更是将其"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 在<三国演义>的诸多谋略战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诸葛亮送给保驾刘备去东吴招亲的大将赵云的三个锦囊妙计.事态的发展,完全如同锦囊妙计所料,充分显示了诸葛孔明神机妙算的才能.  相似文献   

13.
熟读<三国演义>,人们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钦佩不已.长期以来,国人更是将其"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 在<三国演义>诸多谋略战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诸葛亮送给保驾刘备去东吴招亲的大将赵云的三个锦囊妙计.事态的发展,完全如同锦囊妙计所料,充分显示了诸葛孔明神机妙算的才能.  相似文献   

14.
激将是富于戏剧性的谋略,常见于诸多典籍中.没有人轻易服输,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往往就因为他们争强好胜.这一点,正是激将的心理基础.西凉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张飞大叫入帐请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故意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张飞一听急了,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方才同意.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印象中,"公关"这个词汇曾经较为火爆地在两个不同阶段出现.最先出现在国人眼前的是以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为代表的一种印象,而此时"公关"给人留下的概念仅仅是"需要技巧性的沟通,以达到一定商业目的的行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但凡提到先前的"走走后门",都与时俱进地换成了"攻攻关"等词汇.而正是由于"关系沟通"的需要,一些企业简单地将利用美色进行商业目的交换的从业人员称之为"公关小姐",不仅"小姐"一词在中国已经成为色情服务人员的代名词,"公关"一词也是越叫越烂,以至于一些企业纷纷将从前十分流行的"公关部"改为"广告部"或是"企划部".  相似文献   

16.
四川成都诸葛亮的武候词有一副对联。意思至今十分清楚。它是说,带兵之将如果不审时度势,那么宽严皆误。这就纠正了治军上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治军就是要“严”;另一种则认为要宽待部下。而诸葛亮认为如果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宽、严”都未必正确。我是非常赞成诸葛亮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17.
“团队精神”作为一个流行的词汇,好像从没和绘画专业发生过任何关系。是这个行当有史以来就这个样?还是我们过于狭隘,认为绘画艺术创作必须是个体的。中国文字之“团队”有“口”“才”的人和一群“耳”听的“人”组成的组织。中国人已经用“相形”和“会意”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团队。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缺少“团队精神”,团队即是一种精神。俗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团队意识、团队精神早已经在普通的劳动人民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18.
布衣出身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满腹经纶,才华盖世,躬耕南阳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感召下,诸葛亮欣然出山显身手,几番征战几度坎坷,终于协助刘家军夺得蜀地一片乐土,与中原的曹魏、江东的孙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诸葛亮的确不同凡响。初出道牛刀小试博望坡,"火烧新野"摄敌胆,联吴抗曹以"草船借箭"节省大笔军费,"借东风"一把火烧得80万曹兵灰飞烟灭;白帝城摆"八卦石头阵"在刘备输干了老本时不至死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0,(3)
朋友是分很多种的,每个人都有各种意义上的朋友,有的可以在牛活中接触,有的可以一起工作,就像一层层的圆圈,越到里面越亲密,数量也越少。交朋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尤其是同性的朋友,我交朋友的原则是期望值不要太高,每个人都有长处,过于追求完美会弄得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死治司马懿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没有治死司马懿,死也不甘心。他临死的时候对手下人说:"我死了以后,司马懿一定要来结我吊孝。他吊孝是假,想得我的无字天书是真。到时候,你们就把无字天书交给他算了。不过,这无字天书,你们谁也不能打开来看!"说完,诸葛亮把无字天书交给了手下的人就死了。司马懿果然给诸葛亮吊孝来了。他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罢了,就张口要无字天书,诸葛亮手下人只好给了他。司马懿得了无字天书,高兴得很,急忙打开来看。谁知书页子粘得很紧,怎么揭也揭不开,司马懿只好用指头蘸着唾沫揭才揭开。头一页上写着:治死司马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