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指出:“九五”期间奋斗目标之一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实现两个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李鹏委员长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考证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  相似文献   

3.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已成为原来和现今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演化的普遍趋势。在对本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走上了不同的改革道路,形成了不同的改革模式,主要有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以俄罗斯为典型代表的激进式改革模式。分析两种不同的转轨方式所带来的启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的共识。但是,从这一点出发,可以不可以作出如下推导?这就是,既然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两种手段都可以加以运用,那么,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我们只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加入市场调节的因素,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就可以了,而无须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无须建立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中,地勘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克服现存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种种弊端,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相似文献   

6.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由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步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乏惨痛的教训。总结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找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5余年历史,其中的近30年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才开始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连串改革,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经济方面的变化。因此,本文着重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变迁,并浅谈这些变迁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甘肃经济多年来一直维持着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资源增值水平低.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多层面上对此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抓住机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社会变革。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要不断消除各种旧的体制障碍和出现的社会矛盾,不断选择新的制度安排,不断尝试制度创新,在反复纠错的过程中选择一条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度变迁路径,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进而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在经济发展上,必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的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这不仅为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指明了方向,而且将会大大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实行“两个转变”不仅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也完全适用于机械行业的情况。目前,机械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十分突出。从1996年前7个月的情况看,全国机械工业实现利税同比下降16.3%,利润同比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社会变革.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要不断消除各种旧的体制障碍和出现的社会矛盾,不断选择新的制度安排,不断尝试制度创新,在反复纠错的过程中选择一条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度变迁路径,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进而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工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在已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成为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企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本身发展的要求。它是保证国家计划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因此,  相似文献   

13.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罗斯采取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改革的成本小,收益高。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统计作为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适应这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转变,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统计体制和统计活动方式是一定时期的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管理要求所决定和制约的,因此,统计要适应两种根本转变的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以统计改革为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统收统支的高度集权体制,到财政包干体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初步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其中有两次改革值得探讨,第一次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向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财政包干体制转变;第二次是在1994年,由委托一代理的财政包干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转变。这两次转变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发生的,具有逻辑上的客观必然性。本文试图以博弈理论、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为依据,分析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伟大实践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事业文化全面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成绩1.农村经济改革成绩巨大。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破了“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生产导向型过渡到营销导向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由中央高度集中权向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体制转变,并且逐渐朝着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迈进。同时,这种转变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的深入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权并不简单地与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但就自身性质而言.分权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悖的,这就决定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分权化改革必将破坏计划经济集权的体制基础。分权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相容性,使得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地进行分权化改革至少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在新旧体制并存的转轨时期.为了分权化改革的成功,我国应注意处理好分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