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今的市场是品牌争雄的市场,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作为众多成功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力量。消费者已开始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这不仅是由于名牌产品具有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内涵,也由于名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文化势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资产从长线向短线、从劣势向优势产业转移,更有利于更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由此而言,谁能创造出名牌产品,谁就能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成为商战的赢家。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应从商品的两个属性分析入手,阐述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价值,终极目的是消费商品(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商品经济社会,其生产目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晋商的消费性支出 ,特别是奢侈性的消费支出、捐官纳衔支出、“报效”支出等非正常的消费支出对于其商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许多晋商家族由于陷入了“消费陷阱”而导致了自我毁灭。现代民营企业仍然具有同晋商相似的消费函数 ,因此 ,研究晋商的消费性支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今天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与福建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是通过一般产业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实现其自身商品价值的精神生产和服务的部门。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6.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具有连续性。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前后逻辑相关的连续过程,若以商品为主体来分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在逻辑上也具有连续性,并可全面完整反映商品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相关、全面。  相似文献   

7.
发展河南省旅游商品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 《经济经纬》2002,(3):71-73
旅游购物属旅游消费中的非基本旅游消费部分,由于其消费弹性大,发展后劲足,增长空间令人格外瞩目,因而不少经济学家把非基本旅游消费占旅游支出的比重作为判断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旅游购物中的供给一方,其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等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什么劳动,只要是生产商品,都形成价值,没有贵贱之分,商品与货币是天生的平等派,最适合于商品生产制度的上层建筑是民主共和制;供过于求,商品价值就低于价格,反之,也就相反;生产同样商品,有的发财,有的破产,问题似乎不在商品,而在社会和自然之外,有决定其命运的某物,就对其崇拜,这就产生商品拜物教;纯粹流通费用,主要是广告费,它们要由剩余价值来补偿;落后国家盲目追随发达国家,大量增加纯粹流通费用,将导致大量社会财富被浪费掉。  相似文献   

10.
论创新商品消费的爆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消费理论在解释创新商品的消费方面存在缺陷,贝克尔的“内生性偏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随着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加剧,在消费分析中引入学习和网络外部性描述消费偏好的形成,结合消费和生产的互动机制,能够很好地解释创新商品消费的爆发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利用2006年~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正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正规借贷的影响,但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具有负向效应。正规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别性。民间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商品是指因历史、文化、地理、气候、人们消费习俗等诸因素影响而自然形成,并在一定区域内消费者具有消费偏好的商品。它是在中国以分散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状态下逐步形成的,一般为消费类商品,不等同传统商品。如广东的凉茶,贵州的折耳根,西藏的奶茶,河南的馒头,山西的陈醋,陕北地区的羊肉泡馍,广东、福建地区的功夫茶,云南、广东、福建、湖南、台湾等省和地区的槟榔,中国的月饼、汤圆、棕子等。这些具有区域特征的商品,既有市场运行的普遍性,又有市场运行的特殊性,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1)区域商品内含文化性;(2)区域商品消费群体具有区域性;(3)区域商品消费群体具有广泛性;(4)区域商品生产厂家之间基本无差异性;(5)区域商品一般均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相似文献   

13.
刘小怡 《开放时代》2001,1(10):84-88
正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的生产也是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既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参与了商品的生产,也就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具有稀缺性,因而都是某些人的所有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要想获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向其所有者购买,为此支付的代价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因此,价值的生产要素成为某些人的所有物是按要素分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商品不仅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是“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和“用来出售的物品”;不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是“商品体”和“商品形式”的统一。“商品”主要是一种经济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是如此,“商品生产”或“简单商品生产”是属于“商品生产一般”方面的范畴,无论是“前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06,(1):18
1月5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06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开幕。美国消费类电子展(CES)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大之消费类电子展之一,首届(CES)于1967年6月在纽约市举行。自创办以来,CES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大型电子商品展览会,是全球制造商,分销商的首选展会。近年来,来自香港、台湾、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生产制造厂家,贸易公司,纷纷看好全球消费性电子市场的购买潜力,也看准全球大厂或贸易商将增加消费性电子的采购量,纷纷报名参展,其摊位数都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虚拟商品投资:基于心理和哲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炜  杨义群 《技术经济》2005,24(5):53-55
虚拟商品是人们产权交易的媒介,利用该媒介人们可以对不同事件的未来预期进行心理博弈,塑造财富重新分配的虚拟市场,达到以“钱生钱”的价值增值。虚拟商品具有财富效应,它的出现迎合了人们投机的心理需求。从哲学的角度讲,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为一种社会变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也有给人“财富幻觉”的一面,因此,需要警惕股票、债券等虚拟商品带来的欺骗性财富“泡沫”。  相似文献   

18.
商品既具有“物”的价值,又蕴涵“文化”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对“文化价值”的需求逐渐增长。由于商品“物”的价值的有限性和“文化”价值的无限性,因而在当代社会,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文化产业的兴起正是因为人们对文化诉求的增强而产生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通过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产品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郗伟东 《技术经济》2002,21(10):35-36
电能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商品 ,在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传统观念中仅仅是单一种类的商品 ,从而形成一种观念上的误区。这种误区直接导致电力企业不注重电力市场的深入开发 ,或者至少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开发 ;消费者因缺少电能商品消费的组合的选择而不能进行合理的商品选择与消费  相似文献   

20.
《时代经贸》2010,(21):36-39
4月2-11日以“多彩贵州·特色精品”为主题的2010北京“贵州商品大集”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成功举办。“大集”拉动了消费,促进了贵州名特优新商品进入首都市场,开拓了区域商务合作的新途径,对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