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本文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目标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并检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水平,但由于受到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财政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增大和约束力的增强,抑制作用愈加明显,且这种影响在保增长压力大的地区更显著。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值约束和硬约束的压力更多地作用在对技术进步的负向影响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手工收集整理我国276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的环境目标约束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系统评估了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后依然成立,且该效应的大小在城市等级和所处区域等层面存在差异;环境目标约束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抑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企业会采取积极的创新战略以谋求长远发展,而非采取跨区域转移的方式进行规避,这表明环境目标约束在吸引高质量清洁型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环境目标约束能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分布特征,促进地区外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将削弱环境目标约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本文为深化中国的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现象,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源泉。文章基于中国各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形成284个地级市2001~2016年面板数据,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吸引外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显著增大了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该发现是稳健的,在进行了变换度量变量、回归样本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在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扩大土地出让面积,增大人均财政支出,以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文章还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将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增加的效应,仅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成立,在2012年之前出现。文章的发现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目标管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实践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目标导向,增长目标引领实际经济增长.目标引领实际经济增长,最终需要依靠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实现.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及典型事实,提出了经济增长目标导向的微观企业实现异质性逻辑框架,在需要稳增长情形下,国有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增加投资,非国有企业投资相应缩减.本文利用1998-2013年省级经济增长目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经济下行时期政府需要稳增长情形,发现在经济下行时期,目标导向作用显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投资平均增加约2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投资平均减少约1.7个百分点.这个发现非常稳健,揭示了增长目标导向的微观机制,也深化了人们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民间经济、地方政府等主体在内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地区均衡经济增长率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投资在当期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在滞后期却一致、显著地抑制了经济增长;在长期中,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并不明显,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即东部地区公共投资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该效应却相反。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同时扮演着环境规制实际执行者以及工业产能过剩治理实际落实者的角色。在央地政府之间信息非对称且目标非一致性情形下,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与激励不但受到官员行政绩效考核制度与官员特征的影响,而且受到地方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财政收支的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省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目标、环境规制及二者交互项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明显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工业产能利用率影响随规制工具类型与地区而不同;全国与东部地区费用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仅有环境处罚有助于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经济增长目标与费用型环境规制交互项抑制了工业产能利用率,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处罚交互项降低了工业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相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一、导言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通常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通过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达到无通胀、充分就业状态的短期目标。对完成上述宏观经济目标而言,投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对投资而言,资本形成对其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的速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增速的驱动力,我认为7.6%是水分较少的增长率,是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内的增长率,充分反映了全球经济态势,显示两会报告设定的7.5%增长目标对称了各方的信息,是合理的,、而去掉了超过正常投资增长的过度依靠投资增长的增速部分后,是更扎实的、“水分”较少的增速,特别在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速度,显示未来经济增长具备了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09,(16):7-10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抑制,经济运行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上半年GDP增速达到7.1%,全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2009年可以实现8%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0.
《商业研究》2006,(24):104-104
本刊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不算过热,但投资确实过热。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隐忧:第一是投资增长过快,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新上项目太多;第二是银行信贷较松,上半年已贷出2.3万亿元,基本达到全年信贷目标;第三是外贸顺差迅速增大。成思危认为,投资过热和储蓄率高有一定关系。而金融和经济如何更好地配合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所凸显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宏观调控的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抑制经济过热,而是要避免“经济大起或大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经济发展链条出现断裂。我认为,保持工业投资稳定增长,提高投资效率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施PPP旨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品供给,在解决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同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利用金砖国家1997年至2017年的数据分析发展中经济体PPP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效果的实证结果表明:PPP投资绝对增长速度上升会抑制经济增长;PPP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取决于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和对社会闲置资本的“挤入效应”的相对强度。通过降低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资格限制,降低对国有资本投资的约束,引导社会闲置资本和投机资本进入实体部门,而不是“截流”有效率的私人投资,才能真正实现PPP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引发的资源匮乏、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凸显。合理的基础设施供给结构能推动经济低碳化转型,对于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系统探讨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并立足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这两条传导路径,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型基础设施能有效抑制区域碳排放,且在西部区域抑制作用最显著;社会型基础设施整体促进了区域碳排放,但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一定作用的抑制效果;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两类基础设施均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推动技术创新从而有效抑制区域碳排放,且后者的中介作用强于前者。据此,为我国深入落实双碳目标、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广西“十五”计划的主线。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增长有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在一定意义上,投资结构决定了经济结构。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形成的结果,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影响着将业的经济结构,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增量业推动。要实现广西“十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关键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本研究报告对90年代以来广西投资宏观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提出“十五”期间广西投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区域经济的视角,采用1986~2010年的最新数据,以经济均衡增长为目标,在VAR模型构架下分析了房地产业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结论:广东省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呈现出双向因果格兰杰关系,房地产投资对经济产出具有持久的正影响。近年来,由于房地产投资过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以促进房地产投资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瑞敏 《致富时代》2010,(12):204-204
该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有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市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增强FDI效应的对策建议,以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上海市经济增长服务。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经济逐步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投资的目标转向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连年增长的高势头.本文运用EVIEW5.0对1985-200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次贷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角度八手,分析次贷危机下国际投资的新局势,并提出中国在次贷危机背景下引进外资的选择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我国把投资,消费,净出口喻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本文主要研究贸易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C-D函数为模型基础构建以GDP为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到一些结果 :一是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会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可以从贸易的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和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加均会引起GDP的增加,而且相比起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工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还要“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对这一宏观调控目标,传统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恰倒好处的技术手段。通常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的一般手段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而扩大内需却需要降低利率。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本轮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而消费不足则是总量型的。单纯提升利率并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会伤害刚刚抬头的内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投资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在庞大的经济体制下,投资方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问题。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投资方式上一直影响着经济质量的增长和企业结构的升级。但要提高经济增长现状,不仅仅要在企业投资上进行研究,还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所以在本文中根据地区差异和制度背景差异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企业投资在发展形势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