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各国政府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 《宏观经济研究》2004,(9):35-36,56
汽车工业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率,吸引外资并创造大量出口机会,被公认为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为发展汽车工业和维护本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形式各异的干预行为,从而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各国政府的政策主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多大程度  相似文献   

2.
金保均 《经济论坛》2009,(10):44-46
本文分析了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等汽车工业国的政府在本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国政府在汽车产业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文强  栾群  王星 《经济纵横》2019,(10):42-5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汽车产业的起伏与汽车产业政策紧密相关。对应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将汽车产业政策演变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30年起步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初步建立; 20世纪80年代探索期,汽车产业政策着力促进和规范产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至"入世"前后政策导入期,两版汽车产业政策为代表的体系化政策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快速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转型期,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汽车产业政策的四个阶段,发现汽车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汽车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发展指引方向、保驾护航。两版汽车产业政策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中国汽车驶入国际竞争轨道;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理性发展;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着眼未来竞争需要,紧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未来汽车产业政策将更加注重推动新能源汽车政策从补贴过渡为双积分管理;低速电动车的政策博弈还会继续,总体呈收紧态势;促进多主体联合推进高级别产业化自动驾驶稳步实施;破解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急需突破的重要制度制约。  相似文献   

4.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前瞻(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广州市确立了汽车工业作为全市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加以规划引导和扶持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努力营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的三大日系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促进了广州汽车工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晓 《时代经贸》2007,5(6X):83-85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本土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对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过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本土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对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过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展望 (一)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1.汽车制造业继续高歌猛进 根据广州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按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零部件产业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根植性.  相似文献   

8.
巴西政府一直重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并以此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公共交通、改善工农业和城乡居民交通运输的重要条件之一。三十多年来,巴西借助于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使本国汽车工业得以振兴和发展。目前,巴西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生产除满足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局势的不断恶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各主要汽车强国都加大力度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文章在研究各国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带动型、技术领先型和创新主导型三种扶持政策模式。并通过对美国和日本近15年以来颁布的各类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梳理和归类,从激励政策、保障政策和限制政策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造第一个东亚奇迹的日本,都曾经或仍然将扶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为贸易立国、贸易兴国的战略之一。而其中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不仅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是由它所创造的,因而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强劲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三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引得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巨头们纷至沓来。同样,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们也不甘落后,加紧在我国“攻城掠地”。今年6月14日,世界第二大零部件供应…  相似文献   

11.
李光斗 《经济》2013,(7):174
当竞争对手非常强大,你如何突围求生,打开一个陌生的市场?现代汽车的答案是靠"服务"。韩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几乎与中国同步,由于缺乏汽车生产技术,只能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的方式开始造车,除了车标,一切都是舶来。此后10多年,韩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970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攀升,全球能源紧缺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发替代能源汽车,减少汽车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籍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行业及单个企业这两方面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产业、企业这三个层面提供相关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战略的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梓薇 《经济师》2009,(2):60-61
随着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和份额逐年加大,政府采购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提供重大机会。政府采购对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拉动、引导、保护和激励的作用。文章在总结日本、韩国及美国政府采购对本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支持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采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良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组织关系,推动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借鉴日本汽车产业的组织关系,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冠群  金丹 《时代经贸》2006,4(Z3):34-35
中国已发展成为汽车工业大国和潜在的汽车消费大国,但是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相对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的步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汽车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则可成为促进汽车生产、销售和刺激汽车消费的最有效的金融服务工具.本文首先比较分析汽车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的区别,对我国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当前如何促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在方向,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良好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组织关系,推动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借鉴日本汽车产业的组织关系,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当前中国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汽车需求趋势、燃料来源稳定性及其经济性、甲醇发动机及整车适配技术、节能环保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当前中国甲醇汽车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交通部门替代燃料汽车发展的现状及甲醇汽车产业区域性发展的特征,提出促进中国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通过调整汽车购置税促进小排量汽车发展、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联合重组调整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亮点。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实现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借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经验,对比我国汽车产业现状,提出了加快创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