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都对动量现象进行了解释,但一直存在争论,并且这两种解释思路都存在缺陷,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中国大陆股市的动量现象。国内外有些学者开始从奈特不确定性角度来研究动量现象,它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股市的主流资金,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偏离其预期的“稳定市场中坚力量”的功能定位并表现出超乎现代金融理论所能解释的一定的非理性。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其羊群行为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基金业及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仁和  陈柳钦 《商业研究》2005,(17):136-140
上海A股市价格波动无法用红利与无风险利率的变化来解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跟传统理论相反,中国股价跟通货膨胀呈现反向关系。其原因在于Fed模型的拥护者将E/P跟名义利率进行比较来判断股市估值是否合理。中国投资者中存在通货膨胀幻觉。通货膨胀幻觉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上海A股市场价格变化,特别是该假设能解释1996-2001年的大牛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经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股市在长期存在显著的节前和节后效应且不能被其他股市异象所解释;二者独立存在,后者并非前者积蓄放大的结果;并且节日带来的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可以较好地解释节日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信号传递模型和中国股市IPOs抑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s抑价是世界各国的股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收集中国股市IPOs数据 ,对信号传递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可看出我国的IPOs抑价与市场相矛盾 ,有损于新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扩张的效果。我国股市的IPOs抑价现象并不能仅从信号传递模型来解释 ,应从更多方面寻找出适应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每日收盘指数和交易量,运用GARCH-M模型,以MDH模型为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交易量对股价波动解释能力很强,中国股市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由交易量导致的,而非预期交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解释能力要比预期交易量的解释能力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朱梦  任培政  韩骥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80-181
通过分析美国股市1929年崩盘与中国股市2006年崩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金融心里学的角度阐述了群体性心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适应态度、知识态度等群体性心理影响下股市的走势。结论认为群体心理作用是解释中国股市自2005年至今变化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仅仅投机二字解释不了这空前妖艳的中国股市。在实体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优化和中国人逐渐恢复的大国自信,决定了对股市长期看多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异动现象,很多相关学者都纷纷展开了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中看,并没有对中国股市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的异动现象以及机理有清楚的解释。站在投资选择以及寻租理论的角度上看,能够将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异动的内在机理解释为:当股市的一些相关的制度宽松的时候,租息率就会较高,此时资金也会大量的流入到股市当中,共同推动股市的不断走高,但在这之中,流向产业领域之内的资金比例会逐渐地减少,最终导致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使得宏观经济进入到缓慢增长状态。本文针对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势异动的观察与机理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宋云星 《现代商业》2014,(11):113-114
股市波动性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以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建模,对股市波动性与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性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市自身历史波动性对于股市当期波动性的解释能力最高,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很微弱。  相似文献   

11.
频繁交易、暴涨暴跌、跟风跟庄等这些现象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但要究其原因,传统金融学似乎并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而行为金融学,一种将金融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的新型学科,正尝试以一种新的角度去解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金融异象。本文将先介绍、比较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并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中国股市所发生的这些现象,最后再针对性地给出一些投资策略来提高我们普通投资者们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商》2016,(2)
本文以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分析中国股市2015年的股价大幅度波动,从中国股市投资的结构和相关市场现象出发分析在中国股市为什么反身性理论在解释股价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最后从投资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股票供求来解释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提出投资者的低收益率是造成我国股市徘徊不前的原因,并分析产生这一后果的的直接原因。通过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上市公司非竞争性获取股市资金是我国股市发展的最终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根据CAPM模型β成为通常收益率的解释因素,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β缺乏对收益率的解释能力。1981年班茨和其他学者发现"小公司一月份效应",即小公司有一系统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在每年的一月份。这一现象与传统的CAPM公式相背。以2007-2009年小盘股指数周收益率数据对中国股市进行了检验,发现中国股市存在小公司效应,但其原因值得进一步分析。通过这一研究深化了对股市有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冯瑞 《中国市场》2008,(39):44-45
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走出了长达5年的熊市。国内投资者涌入股市,股市的指数、市场总值、交易量、换手率等都在短期内连创新高,掀起了一轮股市狂潮。2007年,中国股市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纪录都被改写。不断被刷新的是指数的高点和成交的水平,璀璨夺目而又惊心动魄。人们不由得要问:中国股市怎么了?这轮行情的出现正常吗?未来股市的走向又如何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对前阶段的中国股市做了一个总体回顾,并且逐一对引起股市变化的因素做了深入阐述和探讨,对未来中国股市走向及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王延清  沈颖初 《商业科技》2008,(30):325-326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8.
宋池  王恒芬 《商业时代》2012,(19):50-51
本文对通胀与非通胀时期不同物价水平下资产价格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通胀时期的股价表现明显不如非通胀时期,Granger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解释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物价在通胀时期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更强,而脉冲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则显示,通胀期间物价的上涨对股市收益率的负面冲击强烈而持久;非通胀时期物价的上涨短期内对股市利好,但中长期仍会蚕食股市收益率。  相似文献   

19.
人人说话     
中国股市投资者财富损失数据分析 最近《商务周刊》所写的一篇文章《逼空中国?——中国股市财富洗劫录》在业内引起极大的反响,文章从中国股市多方参与者的诸多角度来审视中国股市13年来的发展史,和自2001年股灾以来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财富所遭受到严重洗劫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潘菁晶 《中国市场》2008,(39):42-43
本文利用单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计量方法,对汇率制度改革后至今的中国股市与汇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购买力评价角度、货币供给、利率和资本流动四个方面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指出了汇率的变动带动股市变动,最终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决定的市场的力量,我国股市与汇市不再存在简单的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