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涉及集中与分散、对称与非对称两个层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为基础,而无论是集中分布于缔约主体的一方还是分散于缔约双方。所有权配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多元化,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谈判力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成,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之间不断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相似文献   

3.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企业的最优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明夫 《中国企业家》2003,(9):C001-C001,C0010-C014
上文已揭示:第一,所谓“雇佣”问题,也就是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具体说就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问题。第二,“雇佣”关系不是存在于  相似文献   

5.
华人社会盛行的诸子析产制是代际传承中分裂家族和家族企业的根本原因吗?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新鸿基地产控制权争夺事件的案例发现,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分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中配置剩余控制权并未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在于这种产权安排造成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甚至控制权反向控制剩余控制权的情况,在代际传承导致家族原有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权理论在不完全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所有权的本质。认为,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 一、剩余控制权 现代产权理论把剩余控制权看作产权的本质。或者,干脆就将它当作所有权的定义。其理由如下,实际合同都是不完全的,那么,在未预料的,或未作描述的,或不能证实的事件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般研究认为,法人产权制度是导致企业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然而,按照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其真正原因更在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代理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对因不完备契约而产生的剩余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分析认为,企业金融契约安排是一种融资治理机制,是对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表现为界定所有权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私营企业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演变为依据,结合人力资本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制度安排的影响,将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概括为:“两权集中对称→两权分离→两权分散对称”。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博弈地位的提高将导致私营企业制度安排最终向两权分散对称演进,这也是私营企业长期发展和成长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剩余索取权的应然配置是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的配置。有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理性标准,这要求企业控制权安排与风险安排相匹配以保证控制权的有效性;客观公正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法性标准,这要求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应该与风险配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剩余索取权的应然配置是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的配置.有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高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理性标准,这要求企业控制权安排与风险安排相匹配以保证控制权的有效性;客观公正是剩余索取权配置的合法性标准,这要求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应该与风险配置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进入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二元性分类和流动性假设出发,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根据要素属性和相应配置原则,构建了国有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在两类要素所有者之间“最优”配置的理论模式,并以此得出了在当前的国资改革中应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国有企业剩余权配置并获取较大份额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国有资产三种可能的出路,最后对照十六大精神和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加快国资改革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3.
融资契约安排与财权配置:基于剩余控制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契约是现代财务契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关于融资契约与财权配置关系的研究,现有许多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债务契约结构和股权契约结构内部财权配置情况的分析。本文基于剩余控制权的角度,在探讨了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剩余控制权配置状况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债务契约结构和股权契约结构内部剩余控制权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治理结构是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内在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与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必然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司绩效水平,其配置应该是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合理性的配置。这要求剩余索取权的配置与风险配置对等,同时这种风险配置结构又符合控制权的有效性要求,从而提高公司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古典企业理论与新古典企业理论都仅从企业的生产性角度出发,讨论企业的效率(组织租金)的最大化问题。然而,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古典企业家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困境:生产效率问题与交易管理问题。从生产性出发,企业边界的扩张引致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分化;从交易性出发,企业又面临着节约内外部交易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股权多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公司的基本特征。企业财产所有者,即股东对企业剩余不再具有直接的完全支配权力,而是通过委托代理制度来完成。如何保证企业剩余的最大化,以及保证对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是企业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  相似文献   

20.
资本结构与企业控制权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司治理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公司治理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解决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职工等之间的利害冲突,在这套制度下,谁拥有资产所有权,谁就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即对法律或合约未作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公作出决策的权利。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这种控制权。企业控制权随着投资者对企业的资本投入而形成,谁投入资本,谁就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控制权。投资者的资本投入有两种途径:以股权(如购买股票)形式投入资本;以债权(如购买债券和银行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