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就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3种,即再资源化模式、减量型模式、再使用型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特性,探讨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带来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模经济有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逐步适应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并提出了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循环农业良好氛围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传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升级,从而进一步实现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必定会出现产业融合的现象,那么如何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升级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动力机制以及多重效益的分析,提出了五种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互动发展模式,最后针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丁大胖 《南方农村》2013,29(6):21-24
传统农业发展受土地、劳动供给的约束,绿色革命产生了以节约劳动与土地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的运用,使农业生产边界大大扩展,同时发展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制度变迁存在需求引致型和供给主导型两种模式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制度变迁不足的一系列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德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良 《南方农村》2010,26(1):22-24
改革开放以来,德庆创造出一条山区特色的政府组织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农村长效发展机制等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机制,提出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企业集群发展等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相匹配,都市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广州、东莞等大湾区主要城市进行调研,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已形成以"市场流通型、特色产品型、休闲观光型、科普教育型、生态保障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但尚存在认识不足、用地难、产业融合程度低、流通环节薄弱、科技创新与推广不足、从业人员量少质低等问题。最后,从土地、科技、产业、模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定为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开始,武汉市大力开展"两型社会"、"两型农业"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武汉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两个方面着力,发展与保护并举,积极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摸索出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低碳经济"生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庄整治的做法与模式,同时还创新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当前阶段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和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只有实现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阐述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新农业技术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文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对若干典型国家与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停滞阶段,启动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阶段,(2)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模式可概括为“递进型模式”和“跳跃型模式”。(3)农业发展速度及发展模式的选择、资本形成能力的高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下篇通过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索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利益联结机制意义重大。[方法]在对河南省漯河市生态循环农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方法、博弈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模式构建上,提出农业企业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主体,构建了以农业企业为核心力量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企业间链条循环和区域内大循环等3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特点及适用场合。在利益联结机制上,阐明企业内自循环取决于循环与不循环两种方式成本的比较情况;企业间链条循环模式稳态存在的实质是各个独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各方在满足各自经济利益和环境目标需求下形成一种均衡状态,这是企业间链条持续循环存在的基础;区域内大循环既要遵从企业内自循环和企业间链条循环的基本条件,更要从区域的总体要求出发,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产业扩散效应等获得更大的效益。[结论]研究认为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要重视农业企业的作用,培养农业企业的生态意识、循环经济意识,通过系统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并在参与主体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构建乡村产业转型概念框架,并进一步揭示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产业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乡村产业转型包括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型和农业经营范围转型三个方面;(2)土地综合整治能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组织经营方式转型、农业经营范围转型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分别通过了1%、1%和5%的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产业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措施;土地综合整治应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与二三产业高效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可利用农业资源紧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产业已经被提上日程。河南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在发展特色农业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因素。文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3个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部分城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因子的贡献率最低,是阻碍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因子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属于技术进步范畴。研究发现,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格局和演变趋势;家庭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包含七个主要特征;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安徽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安徽农业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和城郊都市农业型,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历经30年探索实践,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做出显著贡献。其通过提升价格发现效率、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和品种等方式,对内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规范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对外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定价权。但中国与美国等国际成熟市场存在明显差距,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且中国面临农产品期货发展不充分、国际化程度不高、区域农产品市场规模小、"保险+期货"等模式有待深化等问题。农产品期货市场要通过巩固市场发展基础、创新农业服务机制、增加特色新品种供给、完善现有保障模式、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检索2000年以来国内文献休闲农业研究成果,梳理了学者关于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产业融合模式与业态、产业融合运作机制、发展休闲农业的制约因素研究。研究展望提出进一步研究农业多功能与休闲农业特征的关系,运用空间差异与时间动态演化的视角深化产业融合机制研究,明确案例分析适用范围和规范计量模型变量选取和问卷题项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开发的角度,对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黄河故道区的环境特征及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果—菜复合栽培农业生产模式等三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构想,为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