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采用1996—2016年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承接国内外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前后的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均呈现倒“N”型,剔除FDI 、DDI影响后的EKC曲线形状未见明显变化,但各个曲线的拐点均向左移,说明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后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并且FDI对安徽省的环境效应产生的影响大于DDI对其产生的影响,这对安徽省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资金性质有了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娟  王子成 《珠江经济》2006,37(12):13-20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测度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珠三角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兴起,需要重点节能减排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计算污染密集指数以进行2014年我国污染密集行业的甄别,通过聚类分析法验证甄别出污染密集型行业;其次,概述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状况;最后,探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节能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引入、利用FDI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其环境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1990~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引入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两个解释变量,采用不同指标衡量污染水平,对广东省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FDI的环境效应为负,另外,广东省的贸易开放度也与污染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广东省存在。人均收入对环境的影响视衡量指标的不同而不同。最后,作者在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经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典型的"三高三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能、低效率、低效益)的"高碳模式"难以支撑珠三角经济可持续发展。2012年9月《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施行标志着广东碳交易已经从制度设计阶段全面转向实际操作阶段。通过产业的有效应对措施以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珠三角产业低碳发展的现实紧迫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检索广东省各产业专利数据,统计广东省各产业就业人数等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计算并排序形成广东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并对目录进行归类,划出专利密集型产业领域。  相似文献   

8.
以战略协同管理的新视角研究珠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协同整合,在珠三角工业园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对于构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移的推进、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路 《特区经济》2010,(9):27-28
本文通过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即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及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来分析珠三角各出口产业的竞争力状况。珠三角目前以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为辅。其中传统密集型产业虽仍对珠三角出口有较大贡献,但以价低量多取胜,国际竞争力趋弱;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尚未形成,但有较大潜力。因此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实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淘汰并举,对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及鼓励创新,使其形成长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增长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但技术效率的减排效应在不断减弱,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内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却占到整个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5%以上;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工业废水、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氰化物排放量将上升或下降0.8亿t、17.1万t、61.0t、80.2t和5.9t。研究表明,未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山东省水环境的治理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区域间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趋势,广东省经济异常活跃,但其产业梯度明显,珠三角更是重要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带,产业转移作为客观经济现象,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广东省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必然要进行转移产业的选择,选取广东省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聚集指数分析珠三角转出产业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的选择,对比政府产业转移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为政府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然后从产业关联的视角,通过200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测算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关联的产业部门,分析其在珠三角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燕  李婉丹 《南方经济》2011,29(12):70-78
摘要: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则仍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广东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产业转移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东西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结构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优化,但效果没有珠三角地区明显;从就业效应看,东、中、西翼均有扩大。同时,产业转移缩小了四个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形成了以劳劝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产业形态也成为此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内因.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工业所造成的冲击,并对珠三角在金融危机中进行产业升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周茜 《特区经济》2012,(4):26-28
珠三角已经进入一个由产业转移推动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本文在介绍珠三角产业省内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将珠三角产业进行省内转移的主要动因归为珠三角"用工难"、劳动力价格高;珠三角产业转移地和承接地的生产成本差异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省内转移;珠三角环境承载已到极限,低端高秏产业必须转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影响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和创新支撑两个部分,利用1999-200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创新投入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要素投入仍然是促进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第一因素,珠三角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其他市更依赖劳动力投入;(2)企业创新投入是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源泉;(3)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总产值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珠三角区域创新环境优于其他市;(4)政府创新投入不仅没有有效地增加企业产出,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出贡献反而为负,寓示着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反而可能起到了挤出效应.我们的结论表明,广东产业升级不仅要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还需要对现有政府科研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要素对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是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广东省山区劳动力丰富,但是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大,使得珠三角城市的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这样就抵消了山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5月28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包括"产业布局一体化"在内的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描绘了从2009年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深层次融合连接、达到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路径和蓝图。这是构建合作共赢的珠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令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环保治理问题的严峻,已成为困扰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随着泛珠三角“9 2”区域合作的推进,新一轮产业转移日益成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而其背景已从传统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追求单纯GDP转向追求绿色GDP。如何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移降低到最低程度,如何寻求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协调途径?如何缓解与根本治理目前区域合作间日益凸现的环境问题?广东省正在实施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模式”值得探索。为从源头上制止污染产业的转移,泛珠三角区域各级政府重大决策的产业需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照“分区控制”的原则,实行“区域限批”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珠三角经济区对“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 1.“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升级。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以零部件加工密集型或组装为主,这些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且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不强,已经形成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也是以外商投资为主。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具有很强的竟争力。但是,珠三角地区的低端制造业优势是建立在中国简单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