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回顾与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与贡献,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发起开展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遴选活动,最后投票选出了以下10本著作,并已作为丛书于1998年9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结集重新出版。这10本著作是:(1)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2)马寅初:《新人口论》;(3)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4)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5)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6)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7)…  相似文献   

2.
作者作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的评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入选的10本经济学著作进行了生动的评述,并畅谈了对其本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亚南首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并写出了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经济原论》。该书在理论核心、体系、篇章结构及方法上均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2001年国内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 0 0 1年政治经济学 (主要是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的新进展   (一 )多部经济学著作出版2 0 0 1年出版了几部有关经济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论方面的著作。由陈征、李建平、郭铁民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 ,是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 14次大会的论文选集。内容分四篇 :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西部大开发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扩大开放。由华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文萃》 ,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青年学者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汇编。由…  相似文献   

5.
章玉贵 《财经研究》2007,33(2):70-79
文章结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的演进,论述了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文章认为,比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理论范式转换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理论的方法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等。分析表明:中国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和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外学术交流的背景下,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4月28—30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广东经济出版社、河南大学经贸学院共同举办的“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10本经济学著作是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发起遴选的。它们是: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论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于光远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卓炯的《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蒋一苇的《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刘国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厉以宁的《非均…  相似文献   

7.
郭晔 《当代财经》2006,(6):9-12
本文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以“福利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命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发展“生命经济”,更确切地说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替代以“资”为本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呼唤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不仅警醒人们关注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而且对理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由于科学发展观难以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理论寻求直接的、完全的理论支撑,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之丰厚的人本内涵,以及作为非主流经济思潮的西方人本经济学的合理内核。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导刊》2014,(5):84-84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是中国信息经济学派崛起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均为在中国信息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学者。该书分为五大部分:困境、回答、框架、测评和出路。该书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呼唤新的经济理论。针对国内经济学界存在的“回头看”、“完全市场经济”和“理想的悲观主义”三种倾向,全书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0.
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着丧失其主流地位的局面。导致这种局面的内部原因,在于政治经济学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存在脱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脱离国内外现实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新成果的“三脱离”问题。改变“管死马克思主义多学派的发展”这一外部环境和解决“三脱离”的内部问题,是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中国经济学社的年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社(Chinese Economic Society)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经济学术团体。这不仅是因为学社存在的时间久远、成员众多,而且社员特别是理事会成员是留学欧美或日本的经济学者、大学教授、声名卓著的金融家和企业家,还有政府中主管财政金融事务的重要官员。中国经济学社除了长年坚持召开年会、进行学术讨论之外,还创办了重要的学术期刊《经济学季刊》,并出版和翻译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因此学社的创立及活动对于提高和普及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制定国家的经济政策、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学社成立后召开的历届年会,简述年会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分析年会的特点,从而对于中国经济学社的活动予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汉译的第三次浪潮 合着市场导向改革开放的脚步,经济学逐渐成为显学。人们渴望读书。除了商务出版社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名著汉译”系列涵盖不少经济学经典以外,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过三次经济学汉译的浪潮。第次开始于10年以前,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主要著作丛书》。这套丛书的质量比较差。例如丛书第一本美国德布鲁原著,刘勇、梁日杰译,王宏昌校的《价值理论》,只要看他们把“开车走向(斯坦福大学的所在地)帕罗阿托”翻译成“驾驶着波拉·奥托”牌小汽车,把“无界集合”的定义翻译成不可能存在的“离原点无穷远的集合”,就可以知道我曾经撰文批评翻译“错误百出,不忍卒读”只是坦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而且经济学理论也有重大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实践来源,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实践,也包括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指导,也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更重要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不可能有机结合;经济学如果在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种不同路径发展,必然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不可能都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央党校张建君博士的专著《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由其博士学位论文改写而成)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在其已有著作成果—《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出版,可以看作是讨论社会主义现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可以看作是讨论社会主义现实经济学“系列理论专题”的专著)—的基础上关切社会主义现实经济过程的一部理论力作,是对社会主义现实经济过程的“整体细审”。  相似文献   

15.
创建与发展中国经济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魂,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体,以西方经济理论为用的学科建设方略,才能尽早创造、发展出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经济法和民法都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将某一种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石。民法理论主张契约自由和消极政府,而经济法则以凯恩斯主义为依托,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协调。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勃兴对我国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我国经济法理论正在经受着来自自由主义的挑战。如何看待经济法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一、经济法面临的问题及其背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法及其理论是“舶来品”。“舶来”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舶来”的源头,是前…  相似文献   

17.
把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理论演进过程的梳理和典型综合著作特色的案例分析,归纳出当前经济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从当前最富有代表性的克鲁格曼经济学理论体系与以往经济学综合著作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经济学发展正呈现出思想体系多元化、关注主题实践性、分析视野全球化以及观点表述案例化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杜文中  滕光进 《技术经济》2001,20(12):58-60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方法之争的结论是没有哲学基础的经济学不是完整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指该理论建立和发展所依赖的哲学思想的集合。这些哲学思想都会在经济研究中的活动、态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方面对什么是“恰当的”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辨析影响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能够帮助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发展脉络,理解经济学家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 (2 0 0 0年度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现已揭晓 ,共有 1部著作和 1 0篇论文分别获得著作奖和论文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 2 0 0 0年 6月第九届 (2 0 0 0年度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公告发布至 2 0 0 0年年底 ,我们共收到全国各地报送的参评著作 1 0 7部 ,论文 1 73篇。此次评奖对象是 1 979年至 2 0 0 0年 7月底 (以近两年为主 )公开发表的经济学论著。评选作品学科范围包括 :理论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等理论性、综合性问题研究 ,并特别注重发现和奖励中青年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要求具有创见性 ,坚持…  相似文献   

20.
毛健 《时代经贸》2007,5(5X):29-30
中国27年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努力方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方面也显示了它极强的解释能力,本文尝试对不同时期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型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