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海外上市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海外上市作为其融资的主要目标,大部分的企业把上市的目标市场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资本市场.然而究竟选择哪个市场上市才能使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为今后的持续融资作好准备?这一直是众多公司所关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美国、香港和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状况和上市要求等方面来剖析各国IPO市场的差别,为中国公司海外IPO的市场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利用国际资本的"血液"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已成为其国际化经营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对海外上市的基本模式,影响因素,上市地点及上市时机等展开论述,指出民企海外上市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国际证券市场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外刊     
《经济》2002,(10)
中国民企海外上市潮 《商业周刊》2002年9月23日 当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还在为能够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得一席之地欣喜若狂的时候,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就像刚在香港上市的BYD公司的董事长所说的那样,他们不仅是为了钱,更重视的是企业能够与海外的资本市场建立长远的关系。BYD只是这些公司中的一个。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已经有三十八家公司获得了海外上市资格,并且还有更多的在积极地准备着。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在纽约和新加坡上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06,(7):24-25
最近,许多浙江民企纷纷与境外资本联姻,或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或由外资人股。4月18日,温州民企瑞立集团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主板挂牌交易。5月8日,中兴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挂牌上市,该公司成为宁波市首家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甘芳 《当代经济》2005,(9):42-4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同时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交易所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联盟,企业跨境上市日趋频繁。在这种大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从八十年代中期中资企业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在香港卖壳上市掀起的红筹热潮,到九十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在香港股市已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企海外上市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经济纵横》2006,(10):29-32
海外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一条可行之路,但上市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融资的成败。本文通过对美国NASDAQ、新加坡证券市场、香港证券市场的对比分析,得出最合适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上市地点。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14,(10):74-90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对投资有大中华地区业务之公司特别感兴趣。在不久的未来,内地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云集香港这个"本土国际市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各类企业。故拥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业务的企业大都选择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而来港上市。  相似文献   

8.
金名 《新经济》2003,(7):54-56
最近,深讯科技拿到了赴港上市的批文,这是继东江环保于1月29日成为今年香港创业板H股第一股之后,深圳又一家民企赴港上市.近年来已有29家深圳民企通过各种途径进军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陆祥 《经济月刊》2003,(5):47-47
别为“无异议函”的消失而高兴,种种新出台的规矩让内地民企香港上市的道路可能变得更加典折。  相似文献   

10.
应坚 《资本市场》2011,(8):76-79
<正>最近几个月,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企股票遭到抛售,其中一些股票已被纽交所、纳斯达克停牌或勒令退市,其财务状况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这个源自美国的"民企股灾"近日传至香港,包括玖龙纸业、雨润食品在内的部分在港上市的民企  相似文献   

11.
姜煜 《财经文摘》2010,(7):90-91
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令世界瞩目,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目的多为提高国际知名度、更好地融资、利用上市地的技术、资源和客户等。在众多上市地点中,德国近期成为了许多中国公司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网上读到贵刊推出的《民企上市的隐秘通道》一文,顿时如获至宝,说真的,我们已经打印了数份,还就此召开了由公司所有高层参加的座谈会,我们公司赴香港上市的道路也明朗了许多。 我们是一家成立才五年多的民营企业,很希望通过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13.
《经济》2002,(8)
“其实我们这些人,也不是什么正派人,无非是为赚钱打打擦边球而已,但太缺德的事做不出来。”福建的一个“中间人”答应跟记者见面,一见面就如此坦率。“中间人”是内地民企香港上市流程中的关键一环,这个群体处于一种灰色状态。这位“中间人”说,到香港上市“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活跃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就在这样适宜民企发展的土壤中,至今还有一批优秀的民企没有上市。根据调研,我们发现越是规模大的、效益佳的民企越是不着急上市,而规模和业绩一般的民企排队上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证券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当前,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已逾半壁。以广东为例,截至2012年底,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超过80%,吸纳城镇就业  相似文献   

15.
美国GE神话一直是国内众多民营企业追逐之梦.作为内地最大综合民企的复星,更是按捺不住这股多元化激情,并于数月前整体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6.
别为“无异议函”的消失而高兴,种种新出台的规矩让内地民企香港上市的道路可能变得更加曲折  相似文献   

17.
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到2007年底,一共有近500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上市。  相似文献   

18.
林江 《新经济》1995,(3):6-11
中国企业到海外集资,首先会考虑到香港。因为香港毗邻中国内地,又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在亚太区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因素”在香港股市上的反映之一是红筹股的崛起。红筹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股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势头越来越猛。尽管海外上市确实存在着种种好处,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于风险我们还得冷静分析。现代企业财务理论早已指出,在内部留存利润、负债、发行股票三条融资渠道中,发行股票的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即从理论上说,通过上市进行外部股权融资并不是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不仅如此,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还面临着海内外市场差异造成的各种实际风险。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有没有驾驭这些风险的能力,否则海外上市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契机,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高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天堂。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大约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占231家海外上市公司的68%,可见中国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海外公司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