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财政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随着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的大幅增加、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突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县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我们深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的规定难以完全满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须进行调整和完善。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的相关规定现阶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的规定,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35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会财会》2014,(3):60-61
正财办[2013]52号2013年12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下简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流程,逐步实现动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物质保证。贯彻执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如何执行好《办法》,结合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笔者浅谈一些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日,省财政厅根据形势发展和资产处置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印发《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水利财会》2007,(4):23-25
财资[2007]1057号 省直各单位: 现将《安徽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7.
财行[2009]400号2009年10月12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机关和单位(以下统称中央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三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构建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资监管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正定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配套法制建设步伐原有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原则性的规定比较多,操作性不是很强,有关资产配置、处置、资产  相似文献   

10.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本期专题组织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胡波 《云南金融》2011,(8X):45-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行政单位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加大投入,资产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2006年财政部正式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目前,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有明显增强,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资产配置超编超标、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不规范等。因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下面结合当前实际,就进一步规范工作措施,提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行政单位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加大投入,资产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2006年财政部正式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目前,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有明显增强,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资产配置超编超标、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不规范等。因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下面结合当前实际,就进一步规范工作措施,提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下发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本文以下简称《“行政”》),6月7日又印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本文以下简称《“事业”》),这本是针对两类不同性质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分别进行全面规范的两个规章,可从各地对这两个规章进行培训和实施的情况看,不少人将这两个规章相混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同一类型的单位。  相似文献   

14.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突出一个中心——就是突出机制创新这个中心。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级别的规章,是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15.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办法》第六条提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涉及数十万亿元规模资产的有效使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立法工作。为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制定《条例》。《条例》以改革为引领、创新为支撑,构建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规范有效,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海南省财政厅公布实施了《海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资产配置办法》)、《海南省省直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2008/2009年版)》(以下简称《资产配置标准》),积极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刚 《金融会计》2007,(12):19-20
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政部颁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两个办法中,财政部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三原则。笔者认为,其中的"资产管理与预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舟山市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有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机构685个,国有资产总量23.6亿元。在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上,我市的主要做法,一是从1996年起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产权登记管理制度,对的资产,颁发《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二是结合产权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资产年检工作,具体由国资部门同财政的财务分管处室共同配合进行。三是认真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偿调拨、无偿划拨、变卖、报废、报损等,一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办理。四是对事业单位设置维修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供需矛盾矛盾,并引导单位收入分配。五是对部分物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通过政府采购商品或劳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六是实施财政“统一报表”,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从1999年起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政“统一报表”,全面反映、掌握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管理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对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近年来,中央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各地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大规模清查工作,从中暴露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本文就区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