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价值增值的管理理念,构建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管理系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价值增值型劳资管理系统包括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模型、建立"可雇用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加入价值增值型工会等。  相似文献   

2.
单位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新树 《经济学家》2002,(2):116-117
教科书告诉我们,单位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家知道,劳动商品价值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一部分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m.这部分新创造价值量v+m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这部分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斯密由于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因此便否认生产资料旧价值即c的存在;同时,他又认为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剩余价值即v+m,因此便得出商品价值最终分解为v+m,即c不复存在的结论,这就是"斯密教条"。它使再生产的研究成为不可能,并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于辩护,如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说"、巴斯夏的"剩余价值率下降",凯恩斯的"倍数理论",等等。"斯密教条"在中国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和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及分享方式.首先,指出了传统的"股东至上"观念存在的问题,随后,对价值增值与价值分享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最后分两个层次:价值链上的价值增值与分享、目标企业内部价值增值和分享分别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和分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不能认为马克思可能不批判“斯密教条” ,因为马克思不可能确认过“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并没有确认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不是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有失误 ,才批判“斯密教条”。  相似文献   

6.
唐宁 《新经济》2016,(6):123-124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内控手段,其价值增值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环节与活动,内部审计要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就要取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转变审计观念、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新模式、更新审计手段等途径和方式,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程序、增进部门交流、加强风险管理、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收益,为企业增加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价值增值主要通过公司盈余的资本化和资本重组两个渠道,公司价值增值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资本成本贴现计算的资产溢价和同时期的增长期权价值。影响上市公司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重组的价值增值,上市公司价值增值的推动要素,指导当前上市公司改革和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腾飞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WIOD数据库,借鉴Timmer等提出的GVC收入核算方法,测算了中国服务业的价值增值,从国别、行业及生产要素三个维度剖析了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的构成,总结了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的特征。结果显示: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占比较高且不断增加;中国服务业的国别分布趋于多元化,其中美国是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分布最多的国家,金砖国家对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服务业价值增值的行业分布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服务业生产要素收入分配失衡,高技能劳动收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修正的IT产品价值决定模型,并由此更进一步地解释了IT产品价值增值机制和IT产品价值增值路径。  相似文献   

10.
首先给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价值增值定律,物流方向选择的价值梯度公理和确定物流最佳数量的价值最大化定理,以此作为循环经济系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规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动价值增值过程,定义了循环物流价值增值倍数,发现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价值增值倍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接着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框架下,探讨了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分配的利润最大化原理和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物质等价交换原理。最后讨论了政府的行政、政策等职能对循环经济系统的逆向物流市场形成和有效运行的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物流系统和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就要对价值增值进行衡量。EVA则是价值增值衡量指标中的代表,然后以EVA为基础又衍生出价值增值衡量指标的另外两种形式,他们是△EVA和REVA。本文对EVA、△EVA和REVA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同时又对三个指标价值增值衡量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品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或非功能性的附加价值,来源于企业能力、广告宣传、营销活动、消费者主观感受等,或者将品牌作为一种竞争优势,认为品牌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创造溢价收入或实现增值的能力.本文认为,品牌价值本质上是一种虚拟价值,是在品牌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广告宣传、营销活动、商业服务、品牌管理、社会生活等全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实现和增值也有贡献;而品牌的自然属性是一种满足人们心理对产品质量、品质、安全、知识、艺术、尊贵、时尚等文化性(信息态)消费需要的一种虚拟使用价值,是品牌价值的载体.品牌是一种物化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容介态.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就要对价值增值进行衡量。EVA是价值增值衡量指标中的代表,以此为基础,又衍生出价值增值衡量指标的另外两种形式——ΔEVA和REVA。本文在对EVA、ΔEVA和REVA研究思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三个指标价值增值衡量适用性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服务融合和创新是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因素,运用Salop差异化模型,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增值服务产生的价值增值作用和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原因。在划分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以及分析每一阶段价值变动的基础上,从弹塑性力学角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企业价值变动与企业边界破损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企业价值变动导致企业边界破损,企业边界破损影响制造企业价值变动的方向和持续性。研究结论有利于找准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着力点,加快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价值增值是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能给项目带来增值的价值工程方法,该方法近年来在工程项目上尤其是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中得到了采用.价值增值工程的内容主要有技术路线选择、工艺方案的简化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在项目管理中有其相应的适用阶段.价值增值工程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中的成功应用依靠项目管理承包商系统的组织和策划.价值增值工程的开展需要项目管理承包商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组织,并遵守相应的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6.
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就要对价值增值进行衡量.EVA则是价值增值衡量指标中的代表,然后以EVA为基础又衍生出价值增值衡量指标的另外两种形式,他们是△EVA和REVA.本文对EVA、△EVA 和REVA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述,同时又对三个指标价值增值衡量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已由防弊兴利提升为增加价值和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它更加关注企业的运行效率、风险防范、价值增值。全文首先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增值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然后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以及增值型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增值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传播与创新的主要场所,每年进行大量的知识投入,教学和科研人员通过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内化、知识外化等各种知识活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通过构建高校知识价值链,分析了高校知识价值增值机制,并运用DEA分析方法,采用投入导向型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28个省市(宁夏、青海、西藏除外)高校知识价值增值效率。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北京等9个省市高校知识价值增值效率为有效。其中福建省高校的知识价值增值超技术效率,属最高,天津等16个省市高校存在知识资源投入冗余或者知识价值产出不足,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实现知识价值增值效率有效,并据此提出了高校知识价值增值效率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实施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有利于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但不同类型平台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利润来源有所不同,其中价值创造型平台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提升或创造商品价值获利,价值增值型平台是通过增加用户数量,从销售额中抽成并获取“租金”。因此,要基于分类视角,根据平台是否参与社会生产、创造商品的特性,制定差异化的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策略,在合规发展与科学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点,保障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对于兼具价值创造型平台与价值增值型平台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多边性、闭合性与生态性特征的超级平台,应防止其对用户形成“锁定效应”,在公权执法与自我管理之间寻求平衡,并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放数据、引入第三方数据比对系统等举措,实现公共数据的公开共享。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就要对价值增值进行衡量。EVA是价值增值衡量指标中的代表,以此为基础,又衍生出价值增值衡量指标的另外两种形式——△EVA和REVA。本文在对EVA、△EVA和REVA研究思路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三个指标价值增值衡量适用性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